古代汉族传说中,自炎黄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三位德才兼备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就是尧、舜、禹,被后人尊奉为圣贤人物,合称“三圣”。舜是传说中我国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传说舜年幼丧母,经常受后母虐待和父亲的棒打,但他却以孝悌而闻名天下。后受四岳推举,尧命他摄政,并将其女娥皇、女英婚配与舜。这说明慈悲为怀,心胸宽广的人,一定是立大志、得天下之人。
尧舜禹的故乡均在晋南。尧死后,舜即位,挑选贤人,治理民事。特别是命禹治平水患,使民安居乐业,故受万民拥戴。舜死后葬于距运城市区北行15公里外的鸣条岗,即为舜帝陵。如今的舜庙为上世纪99年落成,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国家AAAA级景区。
舜帝陵分为景区和陵区。由舜帝大道、舜帝广场、舜帝公园、舜帝陵庙四大部分组成。古柏广场以北为陵区,陵区坐北向南,分为外城、陵园、皇城三部分。
春节期间,宽敞的舜帝大道两旁设置了灯展,及当地美食一条街,盐城区博物馆也吸引了不少游客。这部分景区是免费游览参观。
行至“舜帝陵庙”立碑处,便进入陵区大门,需要购买门票。
进入陵区,远远望见高大的花岗岩舜帝抚琴像。整个雕像具有山的气势与宏伟,寄托了华夏子孙对虞舜圣帝的尊崇爱戴,对虞舜文化的高山仰止。
舜帝雕像两侧各立一根华表。华表最早缘于尧帝时代的诽谤木,设于交通要道之处,要广大人民群众在上面书写自己的意见与建议。到了汉代,发展为道路标志,明清时发展成为建筑装饰。在这里设立华表,是帝王皇权的象征。
舜帝雕像后为半圆形的"古柏广场",千年古柏是大型祭祀活动的地方。从这里通往陵庙,也叫神道入口。
据说神道两侧原来巨柏夹道,古树参天,可惜后来由于修庙没有资金,当地的老百姓便采取砍伐树林,换取银两的方法来修庙。因此,这里的柏树便被砍伐不少,如今只能看到这两组千年古柏了。相传这两组柏树是大禹亲手为舜帝所植,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并且它们均为"活柏抱死柏"。当地的老百姓看到它们这样相互依偎着,就像一对夫妻一样对爱情忠贞不渝,于是便给它们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夫妻柏"。
明代的《安邑县志》称它们为"连理柏"。这组柏树下用来支撑卧柏的砖砌方柱上镶嵌有一块石碑,是清光绪二十六年杨包村的杜居实所写,碑文的题目为"鸣条古柏录存"。碑文记载了舜帝陵内古柏的沧桑,呼吁后人要保护柏树,切不可乱砍乱伐!
陵庙山门是拜谒舜帝陵庙的第一道大门,是在原址上重新恢复的仿清建筑。山门匾额上的"舜帝陵庙"四个大字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所书。山门有对联:此是鸣条岗,春露秋霜怀复旦;谩言苍梧驾,尧天舜日睹重华。
山门以南为外城,自南向北依次为石牌坊、重华桥、娥皇桥、女英桥、护城河、古柏广场、舜歌南风坐像、生死相依的一组千年古柏、柏林。
山门内即为陵园,倍感神秘而庄重。进陵庙大门,便见到砖砌的方形墓冢,高9尺,呈四方形,每边长约4丈,陵上有数千年五指神柏,柏槐相交翠,郁郁葱葱。陵前嵌有邢其任书写的“有虞帝舜陵”石碑,旁立“有虞氏陵”石碣一块。
陵后为皇城,又名“离乐城”。皇城城墙高大雄伟,城内以戏楼、卷棚、献殿、正殿、寝宫为中轴。
午门左右钟鼓楼对称,东西设厢房。迎面就是拜殿,陈列了九疑山地形模型和一套仿古铜编钟在内,三面墙上有刻书,古文隶体,介绍舜帝生平及业绩。
拜殿之后是陵庙的主建筑--正殿,重檐歇山顶,气势宏伟,庄严肃穆。正殿内有舜帝铜像一尊,只见他正襟危坐,右手持剑,气宇轩昂。正殿四周的护栏上,刻着九疑风光、舜帝传说和历代名人与九疑的故事,都有文字说明,简单扼要。
正殿之后,原建寝宫三楹,内塑娥皇、女英像,昔已毁于战火。陵庙东南,旧时曾建大云寺,为守陵僧侣居住,亦称“守陵寺”,于解放初拆毁。舜帝陵以陵在前、庙在后的建造布局在历代皇家陵园中十分罕见。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