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干臣良吏的应有之能 ——姚崇之“能”给当代的启示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各地祭舜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干臣良吏的应有之能 ——姚崇之“能”给当代的启示

转载 姚彬2021/11/19 02:23:42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世界姚氏文化 90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世界姚氏: sjyszq展示家族辉煌历史 激励子孙继往开来


干臣良吏的应有之能

——姚崇之“能”给当代的启示


姚尚书


作为开元贤相,姚崇名满天下,载誉深厚。司马光评价说:姚(崇)宋(璟)相继为相,崇善应变成务,璟善守法持正。二人志操不同,然协心辅佐,使赋宽平,刑法清省,百姓富庶。唐代贤相,前称房(玄龄)杜(如晦),后称姚(崇)宋(璟),他人莫得比焉。(《资治通鉴》)肯定了姚崇为唐朝的四大贤相之一。作为救时宰相,姚崇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冲破传统观念,坚忍不拔,政绩可观。他历经武则天、中宗、睿宗、玄宗几朝,位及宰相,善改革通变,开创开元盛世局面起到关键作用。司马光的评价堪称公允。

作为唐代的中兴干臣,姚崇的治国能力,无人能出其右。正史言之凿凿,至于闾里传说,民间佚事还有许多,不胜枚举。仅从姚崇传的记述即可得到一个鲜明的印象,治世能臣,素质出众。笔者以为,姚崇之“能”仅仅刻写于青史是不够的,对于当代各级官员来说,重温姚崇之能,对于治理一方,担当大任具有非常好的借鉴意义。

概而言之,姚崇之能体现在大义、大勇、大智、大信这四个方面,综合在一起便成为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大凡有志于建功立业者,从中都可以得到非常有教益的启示。

一、姚崇之“大义”

熟知唐代历史的人都知道,武则天执政初期采取鼓励天下人举报不法,以革除中宗时言路堵塞之弊,与此同时,任用酷吏治国,周兴、来俊臣之流大行其道。此举虽然收到约束官员的客观效果,对于巩固武则天的统治具有作用,也极大地枉杀一大批好人,以至于朝官人人自危,战战兢兢。姚崇就是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中走上政治舞台的。

当时的姚崇不过是一个兵部郎中,因为处理事务井井有条受到武则天的赏识晋升为侍郎,得以接近武则天。此时的武则天刚刚开始反思酷吏治国带来的问题,指出:“从前周兴、来俊臣等多次奉诏承办狱案,朝臣互相牵连,都承认反朝廷。我怕有冤情,派近臣复查,都得他们亲自写的服罪书,并不冤枉。我没有什么怀疑了,就批准周兴、来俊臣等的奏请。自从来俊臣等被诛杀后,竟没有反朝廷了。那么,过去被来俊臣等以反朝廷罪论处的人,该不会有冤枉的吧?

武则天此言是跟侍臣们说的,并不是专门说给姚崇。面对武后发问,姚崇立即接茬说:“自垂拱以后,被告发者大多被迫自诬。那时候,以告发别人反朝廷为有功,所以天下人称告发行为是‘罗织’,这比汉朝钩党之害更为严重。虽然陛下派近臣去重新审问,但近臣们自己尚且不能自保,又怎么敢去违背来俊臣等酷吏的意向去否定案件呢?况且,被审者如果不承认便会遭受惨酷肉刑,自得违心招供姚崇这一番言辞还只是说出了冤狱产生的原因,而接下来的话则体现了他敢于担当的大义:“现今仰赖上天的圣灵,启发陛下的智慧,凶残小人被消灭干净,朝廷太平安定。我以全家百口人的性命担保,朝廷内外官员再也没有谋反者了。陛下完全可以把告密言论置之不理,以后如果有谋反事查实,我情愿接受惩处!

敢于以一家老小的身家性命打下这样的包票,实在是大丈夫所为,可谓大义凛然!须知此时仍然是酷吏横行的高压时期,姚崇以小小的兵部侍郎之职,冒死进谏,申述酷吏迫害,构陷冤狱的种种实情,实在风险巨大。正是他的大义无私,深深感动了武则天,下令废除严刑峻法,开创一个新的吏治时代奠定了基础。

姚崇不是一个鲁莽之人,敢于仗义执言自有他的理性判断。方面反映了他年少任侠所养成的个性反映了他对于武则天执政方略的转变具有清晰的洞察。这固然是很强的个人能力,但真正打动武则天的还是他的大义之举。毕竟,担当精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敢于担当大任,必有过人的能力。建立在能力基础上的大义,与官德是密不可分的。官员最容易形成的是集体无意识,就是“唯上”思维,这样的思维模式必然带来“上有所好下必盛焉”的结果,习惯于对上言听计从,对下欺压哄骗。没有大义必然不敢提当,出了问题轻则敷衍塞责,重则公然违法,失去做人的基本准则与良知。

心存“大义”才能执政为民,否则,不是谎言便是高调。这就是姚崇“大义”之能给我们的启示。

二、姚崇之“大勇”

直面困难、敢冒风险迎难而上是一种勇气,敢于碰硬的果敢与坚持是一种毅力,建立在能力基础上的勇气与毅力则是一种“大勇”。姚崇的为官生涯中,处处可以见到这样的大勇。作为一名中兴名相,他要处置的难题比比皆是,他要面对的挑战也是层出不穷。姚崇传之中的灭蝗一事则可以显现出他的务实与大无畏精神,这就是一种“大勇”。

开元四年(716年),山东发生大蝗灾,飞蝗蔽日,危害日益剧烈。然而蝗虫姓“蝗”,“蝗”与“皇”音同。由于蝗灾往往突发,蝗虫来无踪去无影,自古以来出于对皇权的敬畏,人们把蝗虫看作具有灵性的动物,认为蝗灾是天谴,不敢动它当蝗灾来袭,人们往往束手以待。这一次的蝗灾来猛,百姓纷纷设祭膜拜,坐视蝗虫嚼食禾苗而不敢捕杀。

灭蝗,实有冒犯皇权之虞;任由蝗灾泛滥,必将导致民不聊生。何去何从?姚崇的选择是直面挑战,坚决灭蝗。他一面上疏唐玄宗,引经据典申明灭蝗早有先例,不仅《诗经》有记载,而且汉光武帝曾下诏灭蝗,由此证明灭除蝗虫是应该的。另一面指出灭蝗是可行的,因为田地有主,只要破除迷信,救护自己的庄稼,百姓一定很卖力。夜间点火诱杀,挖坑在其旁,一边焚烧一边掩埋,蝗虫才能灭尽。于是派出御史为捕蝗使,分道指挥灭蝗。

灭蝗的阻力很快就出现了。汴州刺史倪若水认为:“消除天灾应靠修德,过去的后赵皇帝刘聪没能消除蝗灾,反而造成了更大的危害,表明蝗是不能灭杀的”因此,倪若水拒绝御史指挥,不听命令。如果仅仅是一个地方刺史还倒罢了,朝中不少大臣也纷纷质疑,甚至连玄宗皇帝的态度也发生动摇。面对这样的压力,姚崇丝毫没有退缩,首先是写信责备倪若水,并严厉警告他说,如果眼看蝗灾流行,不采取救灾灭蝗措施,将来造成饥荒要追究责任。倪若水不敢继续硬抗,发动官民齐上阵,汴州一个地方就扑灭蝗虫十四万担,灾情缓和了下来。其次,姚崇面对朝臣的质疑和皇帝的动摇,态度鲜明。他把朝臣的反对视作迂腐的书呆子行为,指出做事只要合乎道理,就不能讲老规矩。过去魏不灭蝗导致饥荒,出现人吃人的惨剧;后秦不灭蝗导致草木被食尽,牛马相互啃毛。现在飞蝗遍地,蝗灾日甚一日,河南河北,家无隔夜之粮,一无收获百姓就要流离,国家安危也系于此。况且灭蝗即或不能尽灭,也比留下来成灾患为好!”最后,姚崇表示,灭蝗救人,如有祸殃,我愿一人承担!

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所谓“大勇”当是一种政治勇气,是一种担当精神,也是建立在能力基础上的自信。姚崇敢于灭蝗,甚至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有挑战皇权之嫌。但是姚崇深知,蝗灾不灭,人民流离失所,必将导致国无宁日。在当时的条件下,土法灭蝗并无绝对成算,风险之大可想而知。然而,一人荣辱与天下人的生死存亡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这样的政治勇气是可贵的,一个封建官吏都能做到的事,值得我们深思。

当今,虽然不乏勇于担当的时代先锋,但明哲保身的思想在官场盛行也不是个例;遇事缺乏担当勇气,相互诿过的现象也并不少见;而敢于面对上司力陈己见,敢于负责的风气需要大力弘扬。勇气与能力是密不可分的,有勇气也要有能力,建立在能力基础上的勇气才能带来预期的绩效,这与盲动蛮干是有本质区别的。因此,姚崇的治世能臣“大勇”精神十分可贵,对现实社会具有非常正面的借鉴意义。

三、姚崇的“大智”

姚崇的智慧是卓尔不群的。他可以辅任四朝而安如磐石,他的政绩众所周知。甚至,史书还给了他“诡谲”的评说。所谓“大智”一定不是为了一己之私所表现出来的奸巧,而是建立在为国家强盛、百姓安康而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基础上的社会责任,并由此而显现出来的政治智慧。站在这一基点上去考量,姚崇的“大智”则表现得可圈可点。

最突出的要数他在出任玄宗朝宰相之前的“十事要说”。熟知姚崇历史事迹的人都知道,这是姚崇对唐玄宗所提的十条建议,分别是:施政以仁恕为先、不邀幸于边功、严格执法从近臣做起、禁止宦官参与政事、禁止行贿受贿、皇亲国戚不得任台省要职、皇帝待臣以礼、允许大臣犯忌直谏、停止修建道观佛寺、不得任用外戚。姚崇的十条疏奏条条都是针对时弊所提出来的,作为一朝宰辅,提出这样的建议是份内之事,本无可特别圈点之处。所特别的是,姚崇的“十条建议”具有“要挟”之嫌,提出的方式特别。

史载,先天二年(即开元元年,713年),即位第二年的唐玄宗出巡新丰驿,方圆三百里内的州郡牧守官员,都要到皇帝行宫朝见。姚崇时任同州刺史,得到玄宗的秘密召见。姚崇获准与玄宗一起打猎驰逐,迅缓自如,不逊年轻之时,玄宗喜欢极了。狩猎以后,玄宗询问天下大事,姚崇侃侃而谈,不知疲倦。说到高兴处,玄宗说:“你正好做我的宰相”。对一般人来说,这是天赐良机,自会欣喜若狂,叩头谢恩。然而姚崇并不是这样,而是借机提出自己的十条建议,并以此作为担任宰相的先决条件。敢于“要挟”皇帝提出先决条件,实在是不多见的。姚崇敢做并且做到了。这时候的唐玄宗胸怀大志,一心要复兴李唐江山,重振开贞观之治气象,姚崇的“十事要说”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宗教等大政方针,条条切中时弊,堪称救世良方,得到唐玄宗的全部采纳。“十事要说”也是姚崇的施政大纲,凭着“要挟”唐玄宗得来的应允,姚崇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开启了“开元盛世”的大门。

“十事要说”当是姚崇的大智慧的一个典型案例,综观姚崇一生的政治建树,利国利民之举比比皆是,无不体现了他的政治智慧。甚至被后人讥为“诡谲”的避免政治危机的一些手段,比如假装跛足而向唐玄宗预先“打招呼”致使张说被贬官的做法,把它放在姚崇一贯勤政为国的举措之中来看,也是无可厚非的。

胸怀全局谋大事,始终不忘自己的责任与道义,在制定大政方针的过程中,立场坚定,目标明确;在执行具体决策的过程中,不忘目标诉求,能够想办法,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把决策落在实处。姚崇特别长于从政,办事决策思路明晰。三次任宰相,常兼职兵部,不仅熟练处理政务,对边哨、军营分布、部队械储,都能够烂熟于心。没有大智慧是断然不可能的。姚崇的“大智”从政,对于当今各级官员来说,同样具有借鉴意义。怀大义,行大道,成大事,靠的是智慧和能力。之所以称之为大智慧,就是心里装着大目标,而不是为了自己的个人目的不择手段。从执政的基本目标出发,最终实现为民执政的具体目标。拥有这样的大智慧必然获得人民群众的拥戴。

四、姚崇之“大信”

人无信不立,只有诚恳待人,才会取得信任;只有讲信用,才会有信誉。大信,对于一个位高权重的宰相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素质。中国历史上习惯于把重臣贴以“忠臣”或“奸臣”的标签,拥有治世能臣口碑的姚崇自然可以位列“忠臣”,他的“大信”不仅代表他个人,人们也会通过他的言行对他所在的那个统治阶层做出评判。

作为宰辅,秉公办事是建立信誉的首要条件。姚崇在睿宗朝担任中书令时,凭借其大刀阔斧的吏治改革赢得了普遍信誉。这一场艰苦的政坛博弈。众所周知,睿宗李显的登基与太平公主有的斡旋有着很大关系,由于太平公主有恩于睿宗,而太平公主集团也是一个腐败的集团,利用睿宗的信任经常干预朝政,特别是卖官鬻爵,不通过中书省、门下省,只凭皇帝的敕令直接任命,两省长官都不敢过问,只是将任命文件向有关部门传达而已。由于敕书是斜封着交中书省的,所以这类官员被人们称为斜封官。姚崇担任中书令以后,大胆行使职权,与侍中宋璟一起整肃吏治,罢免了几千名靠花钱买来的斜封官”,整顿了上万名超编的吏部候补官员,通过考试,仅仅录用不到二千人

太平公主不是一般的人物,敢于对抗太平公主是需要冒极大的政治风险的。但是如果任由吏治腐败下去,必然导致国家的败亡。为了取信于民,姚崇索性建议请太平公主迁居东都洛阳,上疏提出“诸王外刺”,令宋王李宪等出为各州刺史,结束了中宗以来八年动荡不安的历史,赢得了近五十年的太平光景。姚崇此举得罪了太平公主,自己遭到贬谪,对于大唐中兴盛世的开创具有决定性意义。姚崇所为,一时人服其公。民谣说姚宋为相,邪不如政;太平用事,正不如邪。”是姚崇秉政为公的写照。

姚崇之信还表现在其对待儿子的态度上。东都洛阳吏部尚书魏知古是姚崇所提拔的官员,当时姚崇有两个儿子在洛阳做官,曾通过宾客向魏知古请托,魏知古向玄宗做了汇报。于是玄宗招见姚崇,询问其儿子的人品及才学,姚崇据实回答说“我两个儿子在东都洛阳,他们为人贪欲而很少节制,他们一定去麻烦过魏知古。”玄宗本以为姚崇会袒护儿子,姚崇的回答完全出乎意料。姚崇又说“知古是我引荐的,我儿子以为知古看重我对他有恩,因而向他有所请托。”由于姚崇的坦诚,更加赢得了玄宗的信任。

诚实守信也是一种能力。诚实是公正的前提,一个不能公正对待自己和他人的人,是不可能奢望他会有公信的。姚崇的坦诚还体现在他对武则天的态度上。武则天退位以后,被迁往上阳宫,中宗率同百官去问安。大臣们为罢武后权力而相互称庆,只姚崇一人流泪。他说:我臣事则天后很久,现在为离旧主而流泪,是为人臣应有的节操,因为这样而获罪我是心甘情愿的!”果然,姚崇因为此事而遭贬,但并没有损及他的人品。相反,人们更为他的坦诚而感动。事实证明,一个表里不一、言而无信的人,可能蒙混乃至得势一时,但决不会长久,到头来还是让虚伪害了自己。

姚崇的“大信”在于公而无私,在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襟怀坦白。作为一个朝廷的干臣良吏理当如此。姚崇之信的现实意义也是显而易见的。作为当代的官员,必须具有诚实守信的品格。这种品格也是能力的体现,是建立在能力基础上的自信。历史证明:不讲信誉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人,不讲信誉的民族是堕落的民族,不讲信誉的社会是混乱的社会,不讲信誉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国家。

能力从来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素质的反映。大义、大勇、大智、大信,正是综合素质的体现,这就是能力。具有这样的能力,有责任,敢承担,讲诚信,有操守,处理事务胸有大局,思路清晰而富有办法,始终知道自己的位置,独当一面而坚忍不拔。在过去,具有这样的能力,才能成为干臣良吏;在今天,具有这样的能力,才能赢得人民的拥戴与信任,才能在改革发展中保持清醒认识,发挥聪明才智,建功立业,有益社会,有益人民。


安徽省淮南市地方志办公室  姚尚书


安徽省淮南市地方志办公室原主任姚尚书论文《干臣良吏的应有之能——姚崇之能给当代的启示》







编辑 姚 波

世界姚氏宗亲联谊会



往期回往

姚高才|杰出宰相姚崇公

姚学谋|姚懿生平考略

张显运|姚崇研究:二十年学术史的回顾与展望

《灵源姚氏族谱》姚文龙《旧自序》

郭绍林|从姚崇的官员关系 看他的政治品格和政治追求

四川姚氏宗亲联谊会2018巴中年会广汉预备会简报

『公益善举』|2018年世界姚氏宗亲联谊会捐资助学计划

为西昌姚仕雄家庭帮助的感谢信、募捐明细表公示

姚学谋‖浅谈舜帝的生平功绩及其道德思想

根据姚福康在四川姚氏宗亲联谊会第二届代表大会 -泸州年会上的《家风 家教 家德》演讲文字整理录出

四川姚氏宗亲联谊会第二届代表大会—泸州年会

“老四川” 姚氏宗亲联谊会历程记

潮阳姚氏大宗祠重光十二周年庆典

喜贺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姚氏大宗祠 重光十二周年庆

2017年度世界姚氏宗亲联谊会助学名单


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