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连载:《舜帝之谜》18、舜帝在重教化方面的建树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各地祭舜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连载:《舜帝之谜》18、舜帝在重教化方面的建树

转载 姚彬2021/11/19 05:23:37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世界姚氏文化 32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世界姚氏文化ID: yswhyj展示家族辉煌历史 激励子孙继往开来


  18、舜帝在重教化方面的建树

      早在虞舜做司徒期间,就曾反复思考过治理天下该从什么地方下手的问题。他悟透了一个道理:治国的根本还在于治民。治民就必须推行教化,使民知仁义,懂礼仪,识大体,知廉耻,致忠孝。生,是人之始;死,是人之终;君子当敬始慎终。所谓敬始就是孝顺父母;所谓慎终则是检点自己的言行。虞舜将人生终始之礼归纳为“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五常之教,舜决心致力推崇五典教化,建立起一种崭新的人伦关系,开创出新的人类文明。舜做司徒的时候就十分重视对贵族子弟的教化。当舜帝登临帝位以后,就任命了夔掌管音乐,舜对夔说:“夔,命汝典乐,教胄子。”舜要夔把贵族子弟培养成合格的接班人。所谓典乐,主要是通过诗歌、音乐等艺术教育手段,以塑造贵胄和谐的,审美的人格,使其成为方良纯正的有德之人。后来的孔子所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说法,就是对尧舜之道的继承和发展。

      舜在任命了各方官员以后,又制定了考绩制度,规定:诸侯对自己的臣仆的为政表现每月考核一次;州牧对自己的下属每季度考核一次;天子对帝国四岳、十二大行政区的州牧、大诸侯以及所有政府高级官员每三年考核一次。然后根据考核情况,贤能有功者给予升赏;庸碌不肖,为政有恶绩的,断然予以罢免。


     《说苑·修文》称赞说:“是故皋陶为大理,平民各服得其实。伯夷主礼,上下皆让。垂为工师,百工致功。夷主虞,山泽辟成。弃主稷,百谷时茂。契主司徒,百姓亲和。龙主宾客,远人至,十二州行,而九州不敢僻违。禹陂九泽、通九道、定九州,各以其职来贡,不失厥宜,方五千里,至于荒服。南抚交阯大发,西析支渠搜氐羌,北至山戎肃慎,东至长夷岛夷。四海之内,皆戴帝舜之功。于是禹乃兴九韶之乐。致异物。凤凰来翔。天下明德。”


      舜帝之所以能“至于荒服”,其根本的原因就是推行教化。先时虞舜曾负责推行“五常”教育;后又举用“八元”,让他们到四方传布五典之教;践帝位后,则命令契在全国推行“五典”之教,努力让国民掌握仁、义、礼、智、信之精粹,使君臣父子长幼皆忠孝尊爱有序。


      
《荀子·大略》载:“舜曰:维予从欲而治。故礼之生为贤人以下至庶民也,非为成圣也,然而亦所以成圣也,不学不成。”其意思是:舜帝说礼仪是为所有的人制定的,不是为了成为圣人才制定礼仪。礼仪修养到最高层次也就成了圣人,但是不学习是绝对不可以的。

     《孟子·滕文公上》曰:“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


据孟子所述,人生在世,只知饱食终日,不讲礼仪人伦,就跟禽兽没有二致。圣人虞舜忧之,故而要契推行五常之教,使人人知礼仪廉耻。因而才出现了人们互相谦让,互相敬爱,民风淳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天下大治局面。

     《新语·无为》曰:“尧舜之民可比屋而封,而桀纣之民可比屋而诛者,教化使然也。”是说尧舜时期的人一个个都可以封官,而夏桀、商纣时期的人一个个都该杀,这是教育与不教育造成的。

       舜帝大力倡导尊师敬老之风,他就曾经亲自率领过朝廷大臣视察太学。太学是舜帝办在蒲坂的一所学校,招收的是年龄较大,但有小学文化根底的学生。当舜帝视察学校时,全体师生列队迎接,舜帝对他们训了话。


      舜帝重教化、轻诛杀、倡礼仪是一贯的秉性。当年在对待不服王化滋扰南国的三苗问题上,禹请命欲用武力攻服,舜却“修政偃兵,执干戚而舞之”,最后“行德三年,而三苗服”。舜所制定的刑罚是“象刑”,其目的还是在于让罪人受到教育而改过自新。故而《抱朴子·用刑》说:“唐虞之盛,象天用刑,窜殛放流,天下乃服。”

      为了教育人们尊老敬老,“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礼记·王制》)。舜帝从70岁以上的老人中选出“三老”、“五更”十余人,将他们请到太学,为他们设宴,舜帝亲自端菜斟酒陪饮。餐毕,又让学子们一齐参见诸老,再让诸老给学子们训话。而且,舜帝每年秋季必行养老之礼。


      总之,舜帝在兴教办学、重视教化方面颇有建树,这也是后人所说的舜帝能“无为而治”的根本原因。



编辑 姚 波

世界姚氏宗亲联谊会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