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四、名师执教
姚璇秋来剧团报到的时候,六个潮剧团在潮州举行的“潮剧旧剧目观摩会演”刚刚结束。这是建国后潮剧第一次会演,也是对两年来潮剧改革的一次检阅。姚璇秋来迟了一步,失去了一次观摩学习的机会。但这次会演所取得的成果,姚璇秋却分享到了。
这次会演的主旨是推陈出新,发掘整理潮剧优秀的传统艺术,加紧对新演员的培养。正顺潮剧团在会演结束之后,决定将会演大 会推荐的优秀传统剧目《扫窗会》作为教材,培训姚璇秋等几位新演员。
传统剧目《扫窗会》原是弋阳首本戏《珍珠记》的一折,许多地方剧种都有此剧目,而潮剧在人物刻划、情节处理上都有自己的特色。这折一个多钟头的戏,唱做并重,历来是青衣的首本戏。
过去,演员若没有一定的舞台实践经验,唱工没有一定的基础,教戏先生是不愿轻易传授这出戏的。姚璇秋一进门,就学唱此戏,这也可见对姚璇秋的器重。
姚璇秋进入正顺剧团后,得到了杨其国、黄蜜、陆金龙三位老师的开蒙训练,杨其国教唱念,黄蜜、陆金龙教基本功和关目动作。杨其国正值中年,在潮剧界已颇有名气了。杨其国曾拜名作曲家 林儒烈为师,林儒烈是一位在国内以至泰国、新加坡的潮剧界都颇有威望的教戏先生和作曲家。四十年代,潮剧界有“怡梨板、儒烈曲”之称,可见他所作的潮曲已自成风格。而且,林儒烈还是一代“教戏王”徐乌辫(原名:徐陈拱)的得传弟子。姚璇秋进入潮剧团之后,虽然无缘见到乌辫先生等久负盛名的泰斗,但她的启蒙老 师杨其国,算起来也属乌辫先生的第三代传人,艺以人传,一代大 师的艺术精髓自然能代代相传。
杨其国对姚璇秋这块璞玉,在训练中要求极严。姚璇秋踏进剧团,半年间每天都是三场训练,共十多个小时,天天如此。杨其国 教学一板一眼,一丝不苟,他认为初学者既然开喉,就要赶火候,把它“熨”就,使其成“格”。旧戏班教戏先生打人骂人是平常事 ,经过潮剧改革,打人的事没有了,但有的教戏先生还是喜欢骂人 。杨其国却从不打人骂人,即使遇到学生有不是之处,也总是循循善诱。开始两个多月里,正顺潮剧团到客家方言区的兴宁、梅县松口、高陂一带演出,其他演员在演出之余,逛大街或游览当地名胜,而姚璇秋却不敢偷闲出门。在梅县演出时,剧团住在崇德善堂 隔壁,里面堆放着善堂施棺助葬的棺木,杨其国就坐在这屋子的一个角落里教姚璇秋唱念。梅县的土特产“茶蛋”(用鸡、鸭蛋和茶叶浸泡煮熟),很有客家的特殊风味,既可清润喉咙又可作点心疗饥,不时有挑担者沿街叫卖。遇到杨其国高兴,就让姚璇秋出去购买茶蛋,每人一粒,剥开即吃,这就算是最好的休息了,吃完后又继续开喉练唱。这时姚璇秋已开始在一些剧目中当丫头、演梅香,以熟悉舞台。遇到有演出,虽没有安排练唱念,杨其国就要她退场后,学打“铜钟”。这“铜钟”是潮剧的一种打击乐器,喇叭形,如手电筒头那么大小,在众多的打击乐器中,它的音量是不大的,但声音清脆悦耳,历来为教戏先生所重视。初进剧团的“佯盼仔”(即非科班出身的初学者),都要学打“铜钟”,为的是训练演员的舞台音乐节奏感。杨其国教姚璇秋唱念,并不是要她死背硬学,而是引导启发,“理”、“法”并重。杨其国对姚璇秋说:“唱曲时,咬字要明,口型要美,行腔要顺。关键在于运气,要用丹田气息。”杨其国把要领说了一遍之后,就自己做示范,唱一段给姚璇秋听。那时他已届中年,又是一位男同志,但运气行腔,力发丹田,咬词吐字,抑扬有致,声声圆润,字字珠玉,使姚璇秋叹服不已 。杨其国做了示范之后,就叫姚璇秋按曲谱唱一遍,然后对姚璇秋 说:“你唱的和听我唱的有什么不同?你自己揣摩揣摩。”姚璇秋 有时候却道不出所以然,遇到这种情况,杨其国就对她说:“你不要盲目跟我唱,要自己领会,要思考,能够揣摩出一点道理,唱出来就是你自己的风格。”
杨其国虽然以《扫窗会》为启蒙,但开始并不把全剧的唱段都教,而是选其中难度最大的[四朝元]这个曲牌唱段,因为[四朝元]头板曲牌一音多韵、腔调委婉,很不容易掌握。杨其国让姚璇秋首先艰难跋涉地登上[四朝元]这座峰巅,是要叫她经过上坡的磨炼,厚积薄发,以后就能举重若轻了。他对姚璇秋的训练,可谓高瞻远瞩。那时杨其国的肺病已经很严重,每教唱一段就疲惫不堪,咳嗽不止,但他还是按照舞台演出的调门来唱,不肯把调门降低。每当回忆起已经作古的这位开蒙老师,姚璇秋感激的泪花总是夺眶而出。
与杨其国同时对姚璇秋施教的,还有黄蜜和陆金龙。黄蜜有旦 行扎实的基本功,他的青衣动作程式很美,且生性耿直,疾恶如仇,办事认真,教学负责。耿直的性格也带来了暴躁的性情,有时也开口骂人,学生都很怕他。基本功训练安排在每天早晨,黄蜜天蒙蒙亮就起床,饮了一泡工夫茶之后,拿起一把折扇,遇到学生未起床,他就用扇柄叩叩房门,把学生叫醒。姚璇秋开始也是听到叩门声才起床,后来觉得这样不好,就学习老师早起,天蒙蒙亮就起床 ,提前到练功的地方练基本功。等黄蜜老师喝完早茶到练功的地方,姚璇秋已经是汗湿重衣了。
《扫窗会》的身段动作,是另一位老师陆金龙教的。《扫窗会 》中王金真有一段很精彩但难度也很大的做工,即半蹲扫地的动作。这个动作,要求半屈半蹲,大腿与小腿不得相碰,气往上提,身不下坠,走时微蹬足尖,细步缓移,裙裾翻动如秋水徐波,手握芦花帚,如风轮细转,同时还要配合鼓点、弦乐,走在节奏里,走在板眼中,分寸不差,曼妙浑成。这虽不算绝招,但非经严格训练,苦下功力,也是不易做到的。姚璇秋后来在《扫窗会》中能有精彩的表演,与陆金龙老师当时的严格训练是分不开的。
经过前辈的悉心传授,《扫窗会》终于演出了。这是姚璇秋进剧团后主演的第一个剧目,王金真成为她创造的第一个艺术形象。
五、闪烁的新星
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广东省戏曲改革委员会举办了一次全省戏曲改革工作汇报演出。潮剧由六大班挑选演员组成代表团,并选出《扫窗会》、《搜楼》、《杨令婆辩十本》、《失印》四个短剧,作为潮剧改革的成果,向省里汇报演出。《搜楼》是花脸戏,《杨令婆辩十本》是老旦戏,《失印》是丑角戏,分别由老艺人马八、洪妙、谢大目主演,他们都是名噪一时的名角,由他们担纲演出,能代表潮剧水平,没有经过多少争论就通过了。唯独《扫窗会》是生旦戏,演生旦都是新演员,没有权威,况且当时有四个剧团演出《扫窗会》四个《扫窗会》就有四个高文举和四个王金真,要在四个中选一个,争论就多了。经过了一场论资排辈与量才启用的用人标准的斗争,最后选定高文举、王金真分别由翁銮金和姚璇秋主演。
进入戏班才半年多的姚璇秋,被推上全省汇报演出的舞台,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当时潮剧改进会的领导班子,思想解放,既有识人之眼,也有用人之胆,最后由他们拍板定案,姚璇秋进入了潮剧代表团。
代表团成立后,《扫窗会》成为重点加工提高的剧目。由新文艺工作者郑一标和老艺人卢吟词联袂执导。卢吟词是潮剧著名的教戏先生。是能编剧、能导演、能作曲、善表演的多面手,他是乌辫先生的高足,与林儒烈同辈。但他尊贤,称林儒烈为师,三十至四十年代,他与林儒烈同在泰国的潮剧班教戏,他自编自导过几十集的长连戏剧目,很受观众欢迎,促进了当地潮剧的繁荣。建国后回国,他积极参加潮剧改革,并参与《苏六娘》、《辞郎洲》、《柴房会》等剧目的编导工作。这次他与郑一标合作导演《扫窗会》,郑一标从主题思想、人物性格方面详细分析剧本,找行动依据;卢吟词则设计表演程式,处理唱腔音乐;一新一老,取长补短,使《扫窗会》的人物刻划更为细致。如果说王金真在杨其国、陆金龙的雕塑下,形象初具,那么经过郑一标、卢吟词的细心镌刻,就更有神采了。姚璇秋在演出中,当王金真与高文举夫妻相会见面,王金真唱“哎冤家呀,你来看,看我形容枯槁”时,悔恨交加,推了高文举一把,高文举冷不防被她一推,险些跌下倾倒,王金真又情不自禁地把他扶住,这一推一扶,表现了夫妻间恨深爱也深,很是生动。这个很有生命力的动作的产生、设计,就是得之于这两位导演。
四个剧目赴省汇演,老艺人成熟的表演艺术,得到了很高的评价,而《扫窗会》由两位青年演员演出,更是难能可贵,姚璇秋经过八个月的训练,就达到了这样的演出水平,引人瞩目,她就象一颗刚刚升起的新星,第一次在全省艺术家面前闪烁,给人们留下良好的印象。
正当姚璇秋从省里汇报演出归来,满怀信心地要在红氍毹上奋斗一辈子的时候,在她面前突然出现一个三岔路口,叫姚璇秋选择。她那回国探亲的四姐,当时准备回新加坡去,打算把姚璇秋也带走,并且还表示,只要姚璇秋愿意,可以给她找个有钱的夫婿,让姚璇秋当个清清闲闲的阔太太。姚璇秋对四姐的这种行动,毫无思想准备,她有点慌了神。当她四姐要她考虑考虑的时候,她对四姐说:“你去找我们的团长吧!”四姐以为她同意了,真的就去找郭石梅。郭石梅一听就生气了,他想,岂有此理,我们千挑万拣,才 挑到这棵好苗,我们洒下血汗培养她,如今才举步进入艺术门槛,就要把她拉回去,不行!郭石梅出于对事业的责任感,对人才的爱护,他真的有点态度不好了。
不过,团长毕竟是团长,这样的大事,还是要姚璇秋自己做主。姚璇秋经过一番思考,一场犹豫与权衡,在艺术家与阔太太之间,她选中了前者。经过这场激烈的思想斗争,姚璇秋沿着艺术之路走下去的决心更加坚定了。
林淳钧 许实铭 第一章完
长按三秒识别关注
编辑 姚 波
世界姚氏宗亲联谊会
展示家族的辉煌历史 助于激励子孙继往开来
自定义html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