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长篇人物传记:姚璇秋~第一章:跨进了艺术门槛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各地祭舜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长篇人物传记:姚璇秋~第一章:跨进了艺术门槛

转载 姚彬2021/11/19 11:55:54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世界姚氏文化 36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第一章:跨进了艺术门槛 
                     —、火柴厂的女童工 
    一九三五年七月十五日,姚璇秋出生于广东省澄海县。她刚刚来到人间,正在襁褓之中,还未迈开人生的步伐,日寇的铁蹄就踏进了潮汕,姚璇秋全家由城里逃难到乡下。澄海城这时遭到日寇的残暴屠杀,不知多少无辜者倒在血泊之中,惨死在日寇屠刀之下,不知多少美好的家庭妻亡子失、骨肉离散。她有四个姐姐,二个哥哥,她是“尾仔”。“尾仔”理该受到父母的格外溺爱,可是小璇秋生不逢时。原来是书香门第的姚家,在沦陷期间,完全没有收入 ,经济十分拮据。年迈的父亲,不堪一家九口人的重压,终于撂下担子,骑鹤西去。父亲逝世之后,母亲悲痛不已,环顾子女七人,不禁茫然。丈夫在时,尚且不能负担,一个妇道人家,况在兵荒马乱之年,怎能独挑这八口之家的重担?可是这副重担她不挑谁来挑 呢?母亲竭尽全力勉强维持全家的生活,但是一个女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她终於被重担压倒了。病了几个月,再也起不来,就在父亲去世后的两年,母亲也去世了。 
    从此,兄弟姐妹七人,便成了孤儿。不久,第二个姐姐也因饥饿和疾病而夭折。家乡的红土不仅过早地掩埋了双亲的白骨,而且连一个不谙世事的姐姐也连带进去了。 
    小璇秋有一位大姆(大伯母)。大姆也是个苦命人,嫁到姚家才两年就守了寡,膝下无儿无女,对姚家的厄运,她常常扶持。姚璇秋母亲生病在床时,大姆就把这个“尾仔”带到身旁,母亲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便含泪告诉大姆:“璇秋这孩子命苦,小小年纪就没有爹,我也差不多……你就可怜她吧。能养就养,不能养也就不要拖累……”母亲在人世间最后的愿望,就是把“尾仔”付托给大姆,这是她留给这个在苦难中出世的“尾仔”的最后一分爱。 
    当时,澄海城里有一姓王的当官人,不知是为了做点善政以博取民心?还是为了积点阴德使来世可享荣华?他在城里办了一个救济院,收容那些无家可归、或者有家可归但缺衣断食的难童。这位慈善家收养的难童,有男有女,并且请来了两位潮剧教戏先生,对这些难童因材施教,这些难童也就成为不花钱买来的童伶了。再从潮剧班中雇来几位二流三流的花脸、老丑,救济院也就成为可以演出赚钱的业余戏班了。 
    小璇秋的两个哥哥,一个叫国栋,一个叫国烈(后来成为潮剧著名演员陈瑜的丈夫)。父母去世之后,生活困难,日食难度,也都进了救济院。这就成为姚家兄妹日后与潮剧结下不解之缘的契机。 
    小璇秋虽然得到了大姆的一点“母爱”,但大姆的生活也十分艰难。为了减轻大姆的负担,五、六岁的小璇秋,逢到甘蔗上市的时节,便提着竹篮,到马路上拾蔗渣,捡回家晒干当柴烧。平时,小璇秋也持着竹篮到菜市拾点青菜,以省几个买菜钱。 
    兄妹是同胞骨肉,十指相连,哥哥进了救济院,小璇秋也牵挂在心,她上街拾蔗渣,走着走着,常常不由自主地走到救济院去探望哥哥。“隆咚喳!咚喳!”救济院的锣鼓声,把小璇秋吸引住了。她看着两个哥哥,一个学拉弦,一个做小生,看着看着,她忘了回家,忘了拾蔗渣。救济院的锣鼓声吸引了小璇秋。可是教戏先生的藤条,却也叫小璇秋心惊脉跳。哪个唱跑了调,哪个拉不准,教戏先生提起藤条就劈头打下去。她看着教戏先生的藤条,为两个哥哥捏着一把汗。尽管救济院使小璇秋担惊受怕,但她还是照样的往救济院跑,既是出於对两个哥哥的担心,也可能是她自己身上的“艺术细胞”与这些锣鼓产生共鸣了。 
    半饥半饱的生活挨到八,九岁,姚璇秋来到澄海城里一个火柴厂当童工。这是一个手工业式的家庭作坊,全都是手工操作。当火柴枝削成以后,需要一枝枝地插到四方形的木夹上,然后拧紧,加热上蜡,上药。姚璇秋当了女童工后,做的是插火柴枝的工作,计件算工钱,但工钱十分微薄,为了争取时间多做一点,她每天早晨去上工时,就从家中带一个生蕃薯去,寄在大灶蒸熟,作为午餐。 
    救济院的锣鼓使姚璇秋对潮剧上了瘾,当童工尽管喝稀粥、咬莱根,她还是迷恋着潮音,她多么渴望进剧场饱一次眼福啊!但衣袋里却总是空空的。她家所住的地方有个姚厝祠堂,有时也有戏班在那里住宿排戏,姚璇秋一有空就跑到祠堂去,呆呆地在那里站上一、二个钟头。她怀着一颗好奇的心,想看看这些台上的“公子”、“小姐”在台下的“真面目”。原来,他们都是些十二、三岁的孩子,睡觉时没有蚊帐,满面都是蚊子盯的红斑。整班的童伶早晨起来,几十个人 同一盆水洗脸,为了不使童伶早发育、早变声,班主不准他们洗澡,因此弄得这些台上的“公子”,“小姐”满身污垢,满身虱母。尽管这些小演员肮脏遭遇,姚璇秋还是禁不住要去看他们。旧时,潮剧演戏是要演到天亮的,有些第二天有事情要办的人,看到十二点左右也就退场了。戏院为了不使这些座位空着,这时候就开始出售“票尾”。用不多的钱,就可以看到天亮。其实到了下半夜两,三点钟的时候,往往才是“戏肉”。姚璇秋就跟着大人去买“票尾”,一直看到天亮。看完戏,回到家里,洗了脸,吃了早餐,带上生蕃薯,就去火柴厂上工。 
    整夜看戏,使姚璇秋一边插火柴枝,一边打瞌睡。她拼命地拧自己的眼皮,但有时还是坚持不住,一闭眼睑就碰到插满火柴枝的木板夹上去了,这时她才重新醒来,继续插起火柴枝来。 
    艰苦的生活并没有磨灭她对潮剧的爱好,相反,她对潮剧的感情愈来愈浓厚了。

陈三五娘 剧照(1961)

《苏六娘》 剧照 1957


文/林淳钧 许实铭


长按三秒识别关注

编辑 姚 波

世界姚氏宗亲联谊会


展示家族的辉煌历史 助于激励子孙继往开来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