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大清往事之杰出政治家姚启圣为何一生三起三落?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各地祭舜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大清往事之杰出政治家姚启圣为何一生三起三落?

转载 姚彬2021/11/19 11:56:41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世界姚氏文化 94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大清往事之杰出政治家姚启圣为何一生三起三落?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有许多为了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而奉献自己毕生精力的人。他们身为高官,忧心国家,在君王圣明、政治清明的年代,他们大有作为,为国家兴旺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君王昏庸、奸臣当道的年代,他们以诤言力谏,从不屈服于强权;在国家统一、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他们挺身而出,为文官则出谋划策,为武官则上阵杀敌,保国平安。这些人,往往都具有相同的特质,他们学识丰富,为官清廉,具有常人所没有的远见卓识。清朝康熙年间的兵部尚书、福建总督姚启圣就是这样一个人。

  姚启圣生于浙江会稽,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天赋,同时又充满正义感。有一次在浙江萧山游玩,遇见两名歹人强抢民女,姚启圣抽刀就把歹人杀了,把民女放走了。康熙二年,姚启圣参加乡试,由于他学识渊博,在乡试中获得了第一名,被任命为广东香山知县。在执政香山期间,姚启圣偷开海禁,同外商做生意,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物资,同时也为朝廷贡献赋税。清朝前期有着严厉的海禁政策,官员开海禁有可能被罢官入狱,甚至杀头。年轻的香山知县姚启圣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开海禁,他的胆识,从这时候开始得以体现。

  擅开海禁得罪了朝廷,姚启圣被罢官了,但是被罢官之后的姚启圣也没有消沉下去,他利用自己在经商方面的天赋,在广东经商为生,并且大有起色,积累了几十万两白银的财富。康熙十三年,耿精忠起兵反叛,姚启圣带着自己的儿子成为了平叛的将领,他带着自己募集来的士卒,英勇杀敌,屡立战功。后来耿精忠进入福建,盘踞福州。姚启圣为了平民免受战乱之苦,决定自己去劝降耿精忠。当时耿精忠已经知道自己穷途末路,但是害怕朝廷官员没有信用,所以也不敢投降。姚启圣只身进入福州城,面见耿精忠,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劝降了耿精忠,立下大功。清朝感激姚启圣所立下的功劳,升任他为福建布政使。

  担任福建布政使期间,姚启圣就已经开始谋划着为收复台湾做准备。这时候,郑成功的儿子郑经占领着泉州、漳州一带,使得百姓不得安宁,而吴三桂的大将韩大任带领着部下,准备投奔郑经。姚启圣这时候又充分发挥了他的口才,再次只身进入韩大任军营,劝降了韩大任,让韩率部成为了他的亲兵,防止了泉州、漳州郑经势力扩大,为之后的统一扫清障碍。




  清朝康熙皇帝谋划着收复台湾,于是他任命姚启圣为福建总督,统领福建事宜,为收复台湾做前期准备。姚启圣上任之后,马上就思考着,收复台湾需要哪些条件,现在有哪些优势哪些劣势。想要收复台湾,靠那些八旗子弟兵肯定不行,他们已经烂透了,根本就没有作战能力,但是他们迷恋于江南的优越生活,肯定不会主动迁走。姚启圣上书朝廷,请求迁走这些八旗兵。这些满清子弟兵迁走之前,为了报复,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姚启圣自己出资送给康清王礼物,请求他下令,但凡有扰民者,一律杀无赦。他自己又花巨资,赎回了以前那些被掳走的老百姓,并且出钱给他们买田建房。

  收复台湾的第二步,就是要有一个熟悉水战的将领。这时候,姚启圣想到施琅,这位当年在他手中求学的台湾将领。姚启圣利用郑经对施琅的不信任,力劝施琅为朝廷效力,最后施琅同意了。姚启圣向朝廷举荐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带领福建水师,练习水上操法。接下来就是要切断台湾的供给链,这时候,就要实施海禁,禁止沿海居民向台湾提供支援。他下令,沿海居民,向内陆迁徙,放弃海边的良田渔船,同时送田免税,对居民加以补偿,切断了台湾的供给链。

  收复台湾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时候郑经杀害了在台湾的施琅家人,水师提督施琅报仇心切,也想早日收复台湾。由于对台作战需要有合适的季风,所以迟迟不能出兵,朝廷与水师都非常着急。后来季风到来,施琅率领福建水师与台湾水师分别作战于澎湖、台湾本岛,都获得了胜利,终于收复了台湾。收复台湾是旷古奇功,康熙皇帝问姚启圣想要什么奖赏,姚启圣只要求皇帝把一些珍惜书籍赠送给他,并且主动辞官不做,这也避免了历史上出现很多次的“功高震主”而导致最后下场悲凉的状况。

  姚启圣的人生起起伏伏,一生经历“三起三落”。由于他个性耿直,直言不讳,与官场的气氛格格不入,曾经使得官级越来越小,从一个高官成为了一个养马官。但是由于他的个人智慧,最后成为名垂千古的官员。他一反常态,不但不贪污受贿,还经常把自己家的钱用于朝廷事业,他在广东经商所积累的几十万两白银,在他担任福建总督期间,悉数散尽。他也非常关心家乡的建设,屡次为家乡建设出资出力,兴修水利,建设了三江匣、西江塘等水利工程,泽被后世,造福万代。姚启圣,成为了被百姓铭记在心的中国远见者。


来源:宁夏在线













      


姚启圣(1624-1683),浙江会稽人,字熙止,号忧庵,从小就有豪侠之气。有一次他游萧山,遇见两个兵卒抢掠一双女子,姚怒夺佩刀杀了那些健儿,把受害女子放走。康熙二年他在乡试中得了第一名,被授以广东香山县知县。澳门人霍侣成弄兵作乱,姚以计擒之,俄而逃去,又率奇兵缚以归。海乱才告以平息。康熙二十年,左都御史徐元文奏劾姚启圣“侵占民利,扣克军饷”,在攻打台湾问题上“始欲养寇,继欲穷兵”。启圣在复奏中为自己辩解:“臣自入仕京师,未有产业。而军前捐银十五万有奇者,香山罢官后贸易七年,得积微资,并臣浙江祖产变价,及亲朋借贷,经年累月而有。”可见,姚在耿精忠反兵入浙江境内时“以家财募兵”并非虚言。



  从姻亲和军事历史背景上看,福建总督姚启圣的妹夫为清东阁大学士(宰相)署兵部事的潘湖叟黄锡衮;而分管兵部的阁臣潘湖叟黄锡衮的妹夫是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在攻打台湾时,姚启圣、黄锡衮和施琅三人是珠联璧合的姻亲、千载难逢的合作对象。据陶元藻《全浙诗话》:“迨台湾之乱,冲锋陷阵,虽施琅功,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应时以输军饷,重犒以收士心,俾琅用兵多寡,出师缓急,靡不如意者,皆少保(即姚启圣)之力也。刘国轩败,澎湖凯旋,琅于海道奏捷,七日而抵京师,少保遣飞骑由内地驰报,迟琅二日,琅已先封靖海侯矣!”“天生奇人,萃于一家”,姚启圣全家都有奇特之处。其夫人何氏“绝有力,举石臼如无物,公奇之娶焉”;其长子姚仪“挽强弓百步外可洞四札”。姚启圣还是个诗人,在徐世昌编的《晚晴?诗汇》及钱仲联编《清诗纪事》中,都收了姚启圣的诗。其中有一首《视师》:“提师渡海极沧溟,万里波涛枕上听。此际梦回银汉转,千峰明月一孤?”,确像一个将帅写的诗。姚启圣为明朝诸生。清顺治初年,游通州,为土豪所侮,乃诣军前乞求自效。任通州知州,执土豪杖杀之,弃官而归。顺治十六年(1659),附族人籍,隶镶红旗汉军。康熙二年(1663)中举,八旗乡试第一,授广东香山知县。前任因负课数万下狱,启圣代为偿还。后以擅开海禁,被劾罢官。清康熙十三年(1674),耿精忠于闽叛清,兵入浙江境内,陷温州,及台、处州诸属县。康熙命康亲王杰书统兵进讨,启圣与子仪募健卒数百,赴亲王幕下效力。署诸暨知县,剿平紫?山土寇。十四年,康亲王疏陈启圣劳绩,超擢浙江温处道佥事。从都统拉哈达剿平松阳、宣平县叛兵。十五年,偕同副都统沃申、总兵陈世凯等协剿耿军,攻打石塘,焚其木城,斩获甚众,乘胜收复云和县。十月,启圣父子随康亲王军合战精忠,师入仙霞关,趋福建,精忠降。擢启圣为福建布政使。时郑成功子锦踞漳州、泉州、兴化,清军进讨。吴三桂将韩大任骁勇善战,世称小淮阴侯,自赣入汀谋与锦合。启圣说之降,得其部卒死士3000人以为亲军。十六年,从康亲王克复邵武、兴化,尽取漳、泉之地,锦逃回厦门。十七年五月,总督郎廷佐奏启圣与子仪屡著战功,其赡兵、购马、制械,先后用银50000余两,皆出己资,得旨嘉奖,晋升福建总督。上平海十疏,尽言用兵之策。七月,启圣偕海澄公黄芳度由永福进兵,收复平和、漳平二县。锦将刘国轩等进逼泉州,立营于蜈蚣岭,启圣率壮士出战,将军赉塔、都统沃申等夹击,连破其寨,斩其部将郑英、刘正玺等十余人,国轩兵败逃遁海澄,启圣乘胜克复长泰县。因功授正一品。九月,复遣其子仪进兵同安,敌弃城遁。十月,偕副都统吉勒塔布、提督杨捷等攻海澄,败国轩于江东桥,又败之于潮沟。十八年,国轩等欲断江东桥以攻长泰。启圣偕赉塔、杨捷及巡抚吴兴祚协力追歼,大败锦军,先后招降官吏400余名,兵14000余人。十九年二月,启圣与赉塔及总兵赵得寿、黄大来等分兵7路合击,破敌19寨;另遣将渡海,拔金门、厦门,招降朱天贵、杨彪等。进兵部尚书、太子太保。二十一年二月,叙克海澄、金门、厦门功,予骑都尉世袭,加一云骑尉。时锦已卒,子克?袭位,称延平王,愿称臣入贡。启圣以奏,不许,促水师提督施琅进攻。八月,琅定台湾,启圣还福州。十一月卒,年六十。性爽朗,视钱如粪土。关心故乡绍兴建设,曾修郡邑庠及三江闸、西江塘。《清史稿》有传。



  附《浙江通志》载:姚启圣(1624—1683),字熙止,号忧庵,绍兴马山姚家埭人。少任侠自喜,为明朝诸生。清顺治初年,游通州,为土豪所侮,乃到军前乞求自效。任通州知州时,执土豪杖杀之,弃官而归。郊外行途中,遇两兵卒劫掠女子,先以好言相劝,继而夺刀杀死兵卒,护送女子还家。顺治十六年(1659),籍隶镶红旗汉军。康熙二年(1663)中举,八旗乡试第一,授广东香山知县。后以擅开海禁,被劾罢官。十三年,耿精忠于闽叛清,兵入浙江境内,陷温州,及台、处州诸属县。启圣与子仪募健卒数百,赴康亲王杰书幕下效力。委署诸暨知县。十四年,亲王荐启圣,超擢浙江温、处道佥事。十五年十月,随康亲王军合战耿精忠,师入仙霞关趋福建,精忠降,为福建布政使。率兵讨郑锦(郑成功子)。十六年,从康亲王克复邵武、兴化,尽取漳、泉之地,郑锦逃回厦门。总督郎廷佐奏启圣与仪屡著战功。其瞻兵、购马、制械,先后用银5万余两,皆出己资,得旨嘉奖。晋升福建总督。次年,因功授一品衔。十八年,刘国轩等欲断江东桥以犯长泰。启圣偕赍塔、杨捷及巡抚吴兴祚(启圣同乡)协力追歼,大败郑军;先后招降郑军官吏400余名,兵14000余人。十九年二月,与赍塔及总兵赵得寿、黄大来等分兵七路合击,破敌十九寨;另派将令渡海,拔金门、厦门,招降朱天贵、杨彪等。郑锦退保澎湖,复所陷郡县。进兵部尚书、太子太保。二十一年二月,叙克海澄、金门、厦门功,予以骑都尉世袭,加一等骑尉。康熙统一台湾时,上平海十疏,尽言调兵用兵之谋划。还福州后病痘并发而死。





长按三秒识别关注

编辑 姚 波

世界姚氏宗亲联谊会


展示家族的辉煌历史 助于激励子孙继往开来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