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第十六章 泰山封禅
帝尧处理完鲧治水事件以后,自感精力和元气都耗损太多,就一任政事,概交摄政帝代理。虞舜谨慎行事,勤奋理政,万众恭遵,百官都听令,各种事务进行得有条不紊。
除夕刚过,正月初一。
平阳到底是京都,尽管洪水连连,年的气氛仍然很浓。新年新春第一天,陶唐古国的所有官员、部落联盟中所有诸侯国的大小诸侯和首领,都按时到了帝国的中心平阳参加禅让大典。京都的平民百姓也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禅让大典。帝尧如此大动干戈,其用心显而易见,就是要把庆典办得格外引人注目,通过辉煌的场面,体现复兴华夏的意志和希望。把盛大的庆典定在新年第一个月的第一天,是要预示万象更新,象征洪水之害中举步维艰的陶唐古国将从此展示新的开端。
尧是帝喾的儿子,是黄帝的后裔,舜是少昊的后人,禅位大典却在祭祀帝尧先祖的太庙举行,原因在于虞舜是帝尧的女婿,“女婿当半子”,黄帝是娥皇、女英的祖先,也就自然而然成了虞舜的先祖。
太庙里香烟袅袅,虞舜接受了帝尧的禅让,按照约定速成的办法,帝尧仍是名义上至高无上的君王,虞舜是摄政帝,挑起了实际管理的重担,挑起了管理国家、协调万邦、治理洪水、恢复活力、保障人民安全幸福的重任。
摄政帝虞舜知道,禅让大典的庄严举行,就意味着帝尧已经将天下禅让给他,实际上就是将治水的大任、陶唐古国的前途和命运都交给他。就意味着从今以后,他当义无反顾地竭尽全力,躬行天子之政。
虞舜说不出有多感激老君王帝尧对他的无比信赖,虽说做了摄政帝,心里却不十分踏实。虞舜看来,天子之位,虽然直接授受于人,可是说到底还是授受于天,这是从太古时候开始就不可动摇的信仰。虽说他也亲自得见了“龙衔河图,龟负洛书”的情景,但是还是很想知道上天对这件事的看法究竟如何,也希望通过观测天象来检查一下当前的政治举措有没有失误的地方。国家安天下,养万民,靠的是农业生产,仰仗的是准确的时令节气。当春不春,万物不生;当夏不夏,万物不长;当秋不秋,万物不收;当冬不冬,万物不藏。治理天下,如果不以上天为准绳,就把握不了阴阳平衡;如果不以大地为准绳,就看不清柔与刚之间的调节;如果不以人道为根本,就会迷失行仁取义的大政方针。虞舜知道:自古以来,处理好春、秋、冬、夏、天文、地理、人道这七个方面的政务,乃是君王施政的根本。所以虞舜决定要认真观察北斗七星的运转,检测天地二十八宿的盈缩进退,对照政治举措,严格反省天象所指示的微妙变化,从而根据上天的垂示,从各个方面对帝国的政策作出平衡和调整,以便使朝政更为完善。
因此虞舜接受禅让做了摄政帝以后,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举行大型祭祀,祭祀天地,祭祀日月星辰,祭祀各路神祗。
祭天地又叫“封禅”,早在伏羲时期就已经产生。所谓“封”,就是祭天;所谓“禅”,就是祭地。《史记·封禅书》说:“黄帝封泰山,禅亭亭。”轩辕皇帝曾经在泰山封禅告天下大一统,在山上筑土为坛祭天,在山下的小山上除草扫地为场而祭地,向天地报告天下太平。封丘高耸以象征天,禅场在下以象征地。后来,封土演变为坛,祭天为圜丘,为圆形,象征天圜;祭地为台,为方形,象征地。
祭日月星辰则是表示人类对大自然的崇拜。祭祀日月星辰,仪式十分严格,十分讲究祭礼的分寸与层次。祭日必须在高筑的土坛上,祭月就在低陷的土坑中,以这种方式来区别日与月的明与暗;祭日必须朝着东方,祭月则朝着西方,以这种方式来表示内、外有别。黄帝时期,祭祀日月星辰的时候,要“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黄钟大吕是一种最响亮最有气势的音乐,《云门》是黄帝亲自创制的祭祀歌曲。与此同时把祭品放在柴上烧化。帝尧祭祀日月星辰的礼仪沿袭了黄帝以来的方法,而舞云门则换成了舞咸池,《咸池》则是帝尧亲自创制的祭祀歌曲。祭祀日月星辰,主祭的要虔诚祷告,然后把牲畜放于柴上烧烤,让星辰享受,同时在乐队伴奏下,多人组成的舞队手里拿着羽毛或者彩色布缯编织的舞具跳起帗舞。
祭祀各路神祗主要是祭祀社稷。社稷是国家的象征。社,就是土神;稷,就是谷神,地利人和,实际上就是为民祈福。
摄政帝虞舜决定在东岳泰山设下祭坛,他要在这里把摄政天下的大事告知上苍。
天地变化,自东向西。所以泰山才有了一个异常尊贵的名字:岱宗。岱,指循环代谢;宗,就是尊长。从地域区划上看,帝国的政治中心虽然在首都平阳,而岱宗则是帝国东方区域各诸侯国的政治中心。因此,作为摄政帝的虞舜就把泰山作为告祭上苍的地方,也作为首次巡视的第一站。
二月初,虞舜带着内阁所有大臣,离开首都平阳,抵达泰山。
这泰山东望黄海,西襟黄河,绵亘数百里,主峰突兀,群峰如柱,山势险峻,峰峦层叠。满山的青松苍翠挺拔,使山更显庄严、巍峨;纵横交错的溪泉,使山石在硬朗之中又不失灵秀与缠绵;四时飘渺变幻着的云雾,又凭添了几许奥秘与神奇。
虞舜到了泰山,他亲自确定筑建祭天地和日月星辰的祭坛的位置,把祭坛选定在岱庙,这里前通天街,后接盘山道,泰山由此步步登高,渐次进入佳境。
虞舜亲自教给用五色土筑建祭坛的方法。亲自指挥除草扫地,清理为方形构筑祭台。
吉日已定,虞舜即将亲自登坛,以最大的虔诚,先祭祀上帝太乙,再祭日、月、星、辰,名山大川以及天下所有神祗,祈求天下太平,万民安康。
祭祀这天,除了朝臣,东天官所辖范围的各诸侯、所有部落之长都到了。五色土筑成的祭坛上圆下方,上端圆部直径一丈二尺,下端方部宽二丈四尺,全高九尺,上端圆部与下端方部结合部形成一平阶。虞舜衣冠整齐,面朝正东,站立坛上,方圆结合部的平阶之上、东天官羲仲、巫盐、契、弃、皋陶、伯益等数人,成半圆之形分列,面部都朝着东方。祭坛下面正前方,堆放好了一大堆干柴,干柴之上,放有整只猪、牛、羊做牺牲。所有参加祭祀的诸侯、酋长、乡村代表中的圩头村头泽头岗头等都分列在祭坛两边。
时辰到了。早已经斋戒沐浴更好了衣的摄政帝虞舜双手合十,在大巫师巫盐念念有词之中,首先祭天地,虞舜向天地拜毕,虔诚地祷告着:
陶唐古国摄政帝有虞氏舜,又名姚重华,虔诚叩拜皇天后土:
皇天有灵,生我虞舜。后土垂怜,施我粮禽。
帝尧有德,委我重任。不胜惶恐,告天祈请。
祈赐鸿福,佑庇蕃昌。绵绵瓜瓞,伏惟尚飨!
祭天祭地已毕,礼仪就进入了祭祀日月星辰。摄政帝虞舜先站在坛上,面向东方,叩头作揖,参祭的所有人也都朝着东方叩头作揖;而后摄政帝步下祭坛,走到祭坛背面一个早就准备好了的低陷祭坑中,面向西方,叩头做揖,所有参祭人都跟着虞舜朝着西方叩头做揖。而后,虞舜回身走到堆砌好的柴堆边,用燧石打火引燃茅草枞膏后投入堆柴中,待火起来了,摄政帝虞舜复登上祭坛,面朝东方,头微抬,眼前视,表情庄重严肃,双手回收,手肘紧贴肋边,手掌平放左右两肩外侧。熊熊烈火起来了,炙烤得牺牲香味四益,滚滚浓烟夹裹着牺牲的清香飘向天际。
此时,黄钟大吕奏响。黄钟大吕总共是十二律,其中六种阳律,六种阴律,黄钟是六种阳律的第一律、大吕是六种阴律的第四律,其旋律音韵庄严、正大、高妙、和谐。
黄钟大吕奏过,随着《咸池》旋律响起,由十六人组成的舞队手执五色葛布制成的舞具,随着音乐起舞。
祭坛下,音律渺渺,舞影翩翩,参祭者个个表情严肃;祭坛上,摄政帝虞舜虔诚祈祷,祈求天地人和,祈求大自然与人和谐一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国泰民安。
祭拜了社稷、各路神祗。摄政帝召集内阁开始审议国家大政。
需要审议的国家大政有三部:天,地,人。
第一部是“天”。
从黄帝时候开始,国家就设立了天官。天官懂天学,担任这个职位,条件很苛刻,首先,他必须是首出一指的天文学家;其二,鉴于天官所管之事涉及“天命”、“天心”、“天意”的变数,这关乎帝王及朝廷机密,因此,天官所擅长的天数或天象必须属于家传;其三,出于保密考虑,朝廷严禁世人研习天学,天官历代世袭。高辛氏帝喾之前,天官是重、黎两个家族,到了唐虞时期,天官就是羲、和家族。所以,讨论“天”的部分,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就是主角。
四大天官提交审议的议案是关于“璇玑玉衡”
羲仲道:“日月皆以璇玑玉衡来确定盈缩进退。”
羲叔道: “由日月的盈缩进退可以检查政事的是与否,以利修正我们的行为。”
和仲道:“所谓玉衡,也就是北斗七星;所谓璇玑,就是这台观测仪。”
和叔道:“观测璇玑玉衡的目的在于齐七政,亦即处理好春、夏、秋、冬、天文、地理。人道这七个方面的政务。”
虞舜跟务成昭老师学了天文知识,于星象、数学、测量等均有研究。后来历山耕种,为收成计,免不了经常仰望天空,观测日月星辰,对观察天象并不陌生。虞舜懂得,要准确掌握日月五星运动规律,就必须用仪器实测不可。因此,对璇玑玉衡甚为关注。
舜说道:“天象与人事不二,视璇玑玉衡以验齐日月五星行度,知其政是与否,以使朝廷举措能够与璇玑玉衡变化密合对应。四位天官研制的观测仪,今天晚上大家就可以亲自试试。”
第二部是“地”。
“地”部这次主要审议的内容就是平治洪水。讨论“地”部,禹就成了主角。
禹将他拟定的治水方略呈给舜。舜接过来一看,方略分三个部分:治理步骤、组织方略、治水期限。具体内容之后,附了一张细图,治水需要凿通的山川河流、需要修筑的堤防一一描绘在图上,一目了然。关于人夫的组织办法、经费预算等等,在治水方略中都有详细分析和安排,
舜看后很满意,将这方略先传给大司农弃看,叫弃看后再传给其他官员。
虞舜对文命说道:“方略细致缜密,很不错,经费一层,还须与大司农细细商量一番,其余就按你的意见办。另外,上次帝尧坐朝,我曾说过要调集一些人员禳佐你治水。你可提个名单。”
禹说道:“臣想请摄政帝委派伯奋、仲堪、叔献、季仲、
叔豹、季狸六人先往各处负责宣传劝导,委派隤皑、伯虎、仲熊、苍舒、大临、梼戭六人负责开路驾桥,委派垂、殳戕、伯舆三人负责制造督办治水工具,委派尨降、庭坚、仲容、叔达担任各处监督指挥。臣则带随员往来各处,随时检查督促指挥,不知可否?”
摄政帝虞舜一一准奏。补充说道:“我的意见,大司农和你一起同行,一来方便就治水费用随时商定策划筹集,免得文书往返,耽误时间;二是洪水泛滥几十年了,民众竭望尽快平治、安居乐业,大司农可趁治水之际,充分了解情况,以利将来尽快恢复生产。”
禹说道:“如此安排,禹如虎添翼,再好不过。”
虞舜又说道:“我还要推举一个年轻奇才给你。”
禹忙问道:“不知是哪个”
舜说:“他叫益。聪明踏实,很有抱负,是个可造之材。”
禹说道:“我见过益,年纪很轻,很能干,我就将他放在身边,策划参赞,暂不让他独挡一面就是。”
虞舜说道:“文命知人善任,平治洪水指日可待尔!”
至于第三部“人”的问题,虞舜早已成竹在胸,就说等明日治完泰山再逐一宣布。
入夜,虞舜与东天官、大巫师及一应重臣使用美玉做成的观测仪器,观察日、月、以及金、木、水、火、土五星的运行,发现没有异常情况,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第二天天刚亮,摄政帝虞舜就带领众臣爬上了泰山极顶,当红日东升的时候,对泰山举行了祭祀仪式。
祭完泰山,舜又按次序望祭泰山之外的东方山川。然后召见东方各路诸侯,把恒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五种玉制的符信,颁发给五种职别的官,以表示任命。然后协调政务,校正四时节气、月、日,使春、夏、秋、冬、月、日与大自然运行的实际情况相吻合。
虞舜早就发现,在历法,音律、度量衡诸方面,尧唐古国的各诸侯各州各部族与国家已经确定的标准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各地的历法不一致,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各诸侯国就难以遵循准确的时日统一行动。音律不统一,号角就不分明,信息的传递就容易失误。度量衡千差万别,人力物力的投入就无法给出准确的衡量与限定。虞舜做了摄政帝,他再也不愿意这种混乱局面继续下去了。他要趁着这次大祭与东巡,与诸侯们一起,率先在东方协调好一年四季应该含有的月数、天数。同时,要明确合符阴阳之声的音律,统一用以计量物体长短、多少、轻重的标准及其单位。
摄政帝虞舜宣布了陶唐古国统一的音乐、法律、尺度、斛斗、斤两。又修明了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五种礼法。
吉礼也就是祭天地、祭宗庙、祭日月星辰、、祭社稷的礼仪;凶礼就是灾礼、丧礼、札礼、荒礼;宾礼就是天子与诸侯之间的朝觐之礼,诸侯相互之间,人与人之间的见面礼等;军礼包括了征战、练兵习武、征调军赋、勘定封疆等;嘉礼就是嫁娶、冠礼等等。舜在修明后的五礼中规定每逢地震山崩反常自然现象出现的时候,应该以减省娱乐,节缩膳食等方式感动神灵,达到消灾除祸的目的;对于遭遇凶荒疫疾的,要给于诊治救治。
天下到处洪水滔天。要治理好洪水,不仅需要调动整个国家的人力物力,更需要的是加强各部落联盟之间的内部团结,提高凝聚力。因此,虞舜明确规定了五种职别的官员觐见天子时必须严格遵循的礼仪。按照职别大小,觐见天子时,要分别以九寸恒圭、七寸信圭、五寸躬圭、五寸谷璧、五寸蒲璧为信符,每一位请求见的人,都必须把表明自己身份的圭瑞用丝绢包好,预先呈交上来。觐见者如果是颛顼的后裔,圭瑞就用红色的丝绢包扎;如果是帝喾的后裔,圭瑞就用黑色的丝绢包扎;除此之外的其余诸侯一律用白色丝绢包扎。因为帝颛顼高阳氏崇尚红色,帝喾高辛氏崇尚黑色;帝尧陶唐氏崇尚白色。虞舜作出这样的规定,既体现了天子的尊严,也表达了帝国对于先代帝王的敬重,
摄政帝虞舜对朝觐者呈送的贡品也一一作了具体规定:诸侯朝觐,用美玉作贡品;卿朝觐,用活羊羔作贡品;大夫朝觐,用活雁作贡品;士朝觐,用死野鸡作贡品。因为美玉不怕火烧,不怕水湿,火烧不能使其轻,水湿不能使其重;诸侯用美玉作贡品,既寄托了摄政帝对诸侯的期望,亦可以表达朝觐者的道德理想,摄政帝期望诸侯们的德性和人品象美玉般完美。羊与羊之间无远无近,大羊群里不会有小羊群,小羊羔紧紧依偎着父母,不会离群索居;卿以活羊作贡品,就是告诉人们:卿之为人,义重如山,群而不党。大雁则是尽人皆知的侯鸟,呈人“字形高飞蓝天,不辞辛劳;选择大雁作为大夫觐见天子的贡品,喻示大夫们行礼义,知时务,齐心协力,遵纪守规,以赤诚之心报效国家。而野鸡则具有食物不能引诱,威吓不可以震慑,宁死而不为他人所蓄养的秉性;士所以必用死野鸡为贡品,喻示士可断其头而不可夺其志。
摄政帝虞舜在泰山向诸侯宣布,今后诸侯觐见见天子,上奏国事以后,恪尽职守没有过失的,圭瑞由天子发还;凡是国事处置不当,施政有过失的,圭瑞暂时留下,待纠正错误以后,再复还圭瑞;如果诸侯三个月还收不到发还的圭瑞,就说明当政者没有改正错误,对这样的人,天子就降他的爵位;如果年一以后还不发还圭瑞,天子就要减少该诸侯的封土;倘使三年还不能得到圭瑞,天子就将该诸侯的爵位和封土全部革除。
一切处理完毕以后,摄政帝虞舜最后宣布:今后每五年,摄政帝将在全国巡狩一次,二月东巡,五月南巡,八月西巡,十一月北巡,形成制度。
摄政帝辞别东方大地,回到帝都平阳。他用公牛作为祭品,在帝尧的太庙致祭,告慰先祖,结束东巡。
同年五月,舜到南方巡视,由于南方三苗作乱,第一次南巡只能到达霍山;八月到西方巡视,到达华山;十一月到北方巡视,到达恒山;无论是到南方、西方还是北方巡视,其礼仪和程序都跟巡视东方的时候一样,每次巡视出发前和结束后回到帝都平阳,舜必定用全牛作为祭品,到尧的祖庙祭祀告慰。
从此以后,摄政帝每隔五年在全国巡视一次。不巡视的四年之中,各诸侯按时到帝都朝见,向朝廷报告政绩,这时,摄政帝帝必定要向诸侯们陈述治国的方法,然后根据各诸侯的业绩论功行赏,赏给车马衣服。由于连年大水,交通遭到破坏,致使国家原有的九州区划不明。为了协同治水,方便管理,虞舜认为冀州南北之间跨距太大,就从冀州划出一部分设为并州。梁州、徐州、也过于辽远,于是就在梁州之内设了幽州,在徐州之内设了营州。新置三州,加上原有九州,从此国家就有了十二大行政区域。十二州的诸侯在自己州内大山上封土为坛,祭祀山川,依照山川水系东流入海的自然走势,负责疏通好自己辖区内的所有河道。
摄政帝接下来就颁布了他新定的法典。法典简明扼要,将仁德与法治结合起来,既反映了帝舜宽厚的性格,也体现了调和政策,其目的就是想最大限度调动起全体国民共赴国难的积极性。
虞舜摄政帝位后,施行德治,谨守职责,勤政辛劳,立诽谤之木,举贤任能,惩恶扬善,齐七政,辟四门,修明礼仪,统一度量衡,颁布法典,定下五年巡狩的制度,天下称快,万方悦服,皆称赞“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长按三秒识别关注
编辑 姚 波
世界姚氏宗亲联谊会
展示家族的辉煌历史 助于激励子孙继往开来
自定义html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