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河南姚氏宗亲在伊川姚崇墓园举行祭拜仪式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各地祭舜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河南姚氏宗亲在伊川姚崇墓园举行祭拜仪式

转载 姚彬2021/11/19 12:42:28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世界姚氏文化 93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祭拜现场


河南姚氏宗亲在伊川姚崇墓园举行祭拜仪式



阳春三月,万安山下,大地回春,松柏青青,繁花似锦。

2015年3月29日,来自郑州、周口、洛阳、伊川、渑池、孟津、孟州、汝州、嵩县、汝阳等河南姚氏宗亲400余人,怀着崇敬的心情,齐聚洛阳伊川万安山大唐贤相姚崇墓园举行祭拜扫墓活动。

大唐贤相姚崇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是封建时代最鼎盛时期开元盛世的主要奠基人,是姚姓族人感到最骄傲的历史先贤。但是,10年前当你来到这位伟人的墓前时,会因墓园被毁而感到凄凉和无奈。为此,2015年春,姚崇后裔300多人来到墓地祭拜先祖,首次发出修葺姚崇公墓地的倡议,10年来,在河南省政协原副主席姚如学的支持和争取下,姚崇后裔和地方政府共同努力,姚崇墓园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发改委、河南省旅游局、洛阳市、伊川县政府先后投资140多万元,姚氏宗亲捐献50余万,伊川县原政协副主席姚和文呕心沥血具体组织实施,恢复了墓冢、重树了丰碑,重建了姚公祠,绿化了墓园、修建了姚园广场,年年都有新进展,使墓园整修初具规模。

按照多年遗留下来的老规矩,每年二月初十是祭扫先祖姚崇公墓的日子,今年恰逢是发出倡议修葺先祖墓园10周年,河南姚氏宗亲不顾道路遥远,陆陆续续从各地赶到先祖墓地,参加祭祀活动。

上午十点半,主持人河南省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姚东喜,宣布乙未年祭拜先祖仪式开始,刹那间,震耳欲聋的鞭炮声,经久不息,响彻云霄。接着对修葺先祖墓园有贡献的宗亲首先净手上香;然后,各地宗亲代表分别依次上香;洛阳电视台老记者、老作家、老诗人姚友爱恭读祭文,而后朗诵伊川裔孙姚新现歌颂先祖诗歌《伟哉姚公》,下来河南省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姚学谋向大家传达了刚刚结束的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年会精神和河南姚姓文化研究会被评为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先进单位;会长姚和文最后讲话,勉励大家继续努力把姚崇墓园建设好,使之成为河洛地区和姚氏宗亲进行爱国主义和传统文化教育的基地。最后,与会宗亲恭恭敬敬向先祖行三鞠躬礼。

下午,姚氏宗亲还到洛阳三山村,祭扫了明初迁洛始祖姚才公的墓地。



姚崇公祠堂


姚崇公墓碑


鞭炮齐鸣

向先祖净手上香














洛阳老诗人、老记者、老作家姚友爱恭读祭文


伊川姚中璨朗诵姚新现的《伟哉姚公》诗歌



河南省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姚学谋讲话


河南省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会会长姚和文讲话

行三鞠躬礼

洛阳姚孝民宗亲恭读祭文


【五诫】 ◎姚崇
君子部·姚崇论君子


【作者简介】姚崇(公元651—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祖籍吴兴(今浙江湖州市)。是我国唐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姚崇一生五朝为官,三居相位,为稳定国家局势,改革朝廷弊政,抑制宗教迷信,发展农业生产,推动社会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尤其是开元之初,他独当重任,励精图治,刚正不阿,为开创“开元盛世”立下了显赫的功绩。宋代大史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高度评价道:“唐代贤相,前称房(玄龄)杜(如晦),后称姚(崇)宋(璟),他人莫得比焉。”毛泽东则称其为“大政治家、唯物论者”,还赞扬他进谏唐玄宗的“十事要说”为“如此简单明了的十条政治纲领,古今少见。”

○执秤诫(并序)
秤者衡,衡天下之平也,君子执之以平其心,夫衡,在天以齐七政,在人以均万物。称物平施,为政以公,毫不差,轻重必得,是执衡持平之义也。
圣人为衡,四方取则。志守公平,体兼正直。用於天官,铨综斯得。行於里,纷竞以息。故南北以对,左右以持,秤物低昂,不差毫。使锱铢不惑,轻重无疑,智不能矫,愚不能欺。存信去诈,以公灭私。无偏无党,君子似之。法者天下公器,官者庶人之师。其身既正,不令而行。在下无怨,唯上之平。故曰上之所仰,人皆其向;我之所教,人皆其效。心苟至公,人将大同;心能执一,政无失。嗟尔多士,钦哉勉旃。庶以观则,同夫佩弦。

【注 释】

(1)《执秤诫并序》:本文选自《全唐文》卷二百六。诫:古文体名,规劝告诫之文。序:序言,介绍文章内容的文字。此篇《执秤诫》与以下同选自《全唐文》的《弹琴诫》、《执镜诫》、《辞金诫》、《冰壶诫》并称《五诫》,是姚崇在唐玄宗开元二年(715)任紫微令时写的五篇著名文章,用以律己并告诫下属官员。集中地体现了他的吏治思想,也表露了他所追求的品格和思想境界。这些内容,对于当今的为政之人,也还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2)衡:《辞源》:“衡,平也,所以称物轻重之器也。”所以,有“衡量,评定”之义。也作喻为行政权力的中枢。
(3)夫衡,在天以齐七政:夫,句首发语词。衡也作古代天文仪器的横管,用以观察星辰。《书·舜典》:“在璇玉衡,以齐七政。”璇玑玉衡,古代天文仪器。齐,辨别,观察。七政,古时指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
(4)均:公平,均匀。
(5)为政:从政,治理国家。
(6)毫厘:古重量单位,十丝为一毫,十毫为一厘,十厘为一钱。毫厘,比喻极轻的重量。
(7)持平:主持公平,不偏不倚。
(8)则:效法。《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9)天官:官名。“天官冢宰”的简称。《周礼》六官,称冢宰为天官,为百官之长。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改吏部为天官。所以天官即吏部,官署名,掌全国官吏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
(10)铨综:古代选拔官员的名册。铨,选拔官吏,综,总聚集合。
(11)里闬(h n):乡里。闬,里门。
(12)纷竞:纠纷,争执。
(13)锱铢:锱(z )古代重量单位,六铢(zh )为一锱。锱铢比喻极细微的数量。
(14)矫(ji o):改变。
(15)法者,天下公器:此句意为:法度是天下之人共同遵守的章法。法指法度、法则、规章。
(16)官者,庶人之师:此句意为:为官之人是平民学习、效法的榜样。庶人,平民。
(17)上之所仰:这句意为上边官员们所向往追求的。仰,仰望,向往。
(18)心苟至公:思想上如果能达到极公正的境界。苟:连词,假如,如果。至公:极公正。
(19)人将大同:人民将会进入大同世界。大同:古人理想中的太平盛世。
(20)执一:专一。《荀子·尧问》:“执一无失”。
(21)钦哉勉旃:钦佩而努力去做吧!钦,恭敬,敬重。勉,努力,尽力。旃,“之焉”的和音词。“之”是代词,“焉”是语气词。
(22)庶经观则:这句话意为但愿能作为常规而鉴戒效法吧。庶,副词,但愿,表希望;经,常规;观,鉴戒;则,效法。
(23)同夫佩弦:和佩弦一样(以此作为座右铭)来警戒自己吧。
○弹琴诫(并序)
琴者,乐之和也;君子抚之,以和人心。夫其调五音,谐六律,则移风易俗,感舞禽兽,而况於人乎?故身不下堂,不言而理者,盖鸣琴故也。
乐导至化,声感人情。故易俗以雅乐,和人以正声。乐有琴瑟,音有商徵。琴音能调,天下以治。异而相应,以和为美,和而不同,如彼君子。故善为国者若弹琴:宫君商臣,则治国之道;大急小缓,岂安人之心?不调者改张逾於立法,声悲者调下感於知音。昔武城单父,以弦歌乐职;邹忌雍门,以辩对匡国。美此调抚,而人是则。昭告後来,无怠於德。

【注 释】
(1)《弹琴诫并序》:本文选自《全唐文》卷二百六。
(2)调五音:调,调和,调节。五音:亦称五声,指古代音乐五声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
(3)谐六律:谐,和合,协调。律,定音器。相传黄帝时伶伦截竹为管,以管的长短,制定乐律。乐律有十二,阴阳各六,阴为律,阳为吕。六律即黄钟、太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
(4)移风易俗:改变风尚与习俗。《苟子·乐论》:“故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美善相乐”。
(5)故身不下堂,不言而理者,盖鸣琴故也。此句典出《吕氏春秋·察贤》:“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巫马期以星出,以星入,日夜不居,以身亲之而单父亦治。巫马期问其故于宓子,宓子曰:‘我之谓任人,子之谓任力。任力者故劳,任人者故逸。’”这里主要强调为官者要政简刑轻并重视教化的作用。
(6)乐导至化,声感人情:音乐可以引导出最好的社会风气;乐声可以感化出人们高尚的情操。化:风俗,风气。感:感动,感化。《礼·乐记》:“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
(7)雅乐:朝廷用于郊庙朝会的正乐。
(8)正声:纯正的乐声,即古代所谓“雅乐”,也指合于音律的乐声。
(9)岂(j ):通“觊”。希冀。
(10)改张:重新作起。改弦更张的省称。调整乐器之弦,使声音和谐。比喻改变法度或作法。
(11)立法:设立法制。
(12)知音:谓精通音律。代指了解乐曲所表达意思的人。
(13)昔武城单父,以弦歌乐职:《论语·阳货》记孔子弟子子游任武城宰,以弦歌为教民之具。武城:春秋鲁地,今山东费县西南。单父:古邑名相传为虞舜师单卷所居,故名。治今山东单县。弦歌:以琴瑟伴奏而歌。
(14)邹忌雍门,以辩对匡国:邹忌,战国时期的纵横家代表人物。以鼓琴游说齐威王,谈国家治乱之道,被任为齐相。劝说威王奖励进谏,革新政治,选贤谨修法。齐国以此称雄于诸侯。雍门,春秋齐城门名。匡国:匡国即相国,指其能匡扶其君。匡,辅助。
○执镜诫(并序)
执镜者,取其明也。夫内涵虚心,外分朗鉴,物不可以匿诈,体无得以逃形:是以野鹿窥而惭,山难对而舞。故君子是绘是画,置之座隅,盖将照奸回之心,绝险讠皮之路也。诗曰:“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其理焉!
秦楼明镜,鉴有馀晖,色自凝晓,光能洞微。饰以ひ组,匣以珠玑。龙绕池卧,鸟临月飞。傍入四邻,中延万象,济物攸博,利人斯广。握在帝心,则宇宙融朗;悬诸铨目,则翘楚瞻仰。且明不匿瑕,君子是嘉;不疲屡照,君子是效。嗟尔在职,为代作则,刑不可滥,政不可贼。凡今之人,鲜务为德,纷纶谄媚,汨没忠直。当须如镜之明,断可以平;如镜之洁,断可以决。敢告後来,无忝前哲。

【注 释】
(1)《执镜诫并序》:本文选自《全唐文》卷二百六《姚崇》。
(2)内涵虚心:内中虚怀若谷,永不自满。涵,包容。虚心,心无成见,不自满。
(3)外分朗鉴:外型分明是明朗漂亮的镜子。西晋陆士衡《君子行》:“朗鉴岂远假,取之在倾冠”。
(4)匿诈:隐瞒欺诈。
(5)逃形:逃避形态。
(6)奸回:自私,奸邪。
(7)险诐(b ):邪谄不正。
(8)我心匪鉴,不可以茹:见自《诗·邶风·柏舟》。茹,猜测。这二句意为,我心不是青铜镜,不可随意来猜想。
(9)秦楼明镜:传说故事,秦宫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脏;人有疾病,掩心而照,即知病所在。人有邪心,照之,则胆张心动。见汉朝刘歆所著《西京杂记》卷三。
(10)鞶(p n)组:指镜鉴的绳纽,束衣的大带;组,佩印的丝带。
(11)珠玑:即珠宝。玑,不圆的珠。
(12)济物:济人,助人。
(13)融朗:明亮。
(14)铨目:选拔官吏的名册。
(15)翘(qi o)楚:本指高出杂树丛中的荆树,后比喻杰出的人材。瞻仰:恭敬地仰视。
(16)匿瑕:隐藏缺点。
(17)为代作则:此句意为治理民事如镜鉴一样成为现今老百姓的榜样。为:治理。代,时代。作,为。则,准则,效法。
(18)刑不可滥,政不可贼:刑律不可滥用,政务不可废弃缺少。贼:《说文·戈部》,贼,败也。段玉裁注:“败者,毁也。毁者,缺也。”
(19)鲜务为德:很少有人致力于修德养性。鲜,少;务,致力,追求。
(20)纷纶谄媚:众多的人喜欢献媚奉迎(取悦上司)。纷纶:繁乱,众多。谄媚:献媚,奉承。
(21)汩(g )没忠直:埋没了忠诚正直之士。汩没:沉没,埋没。
(22)断:绝对,一定。
(23)决:认定,决定。
(24)无忝前哲,不要辱没先圣先哲。无,通“毋”,不要。忝:辱。
○辞金诫(并序)
辞金者,取其廉慎也。昔子辞玉,以不贪为宝;杨震辞金,以四知为慎。列前古之清洁,为将来之龟镜。原其立者俯而揖,让也;跪者仰而受,恭也。俾左右顾盼,又得谦恭之道焉。
古之君子,策名委质,翼翼小心,乾乾终日。慎乎在位,钦攸司,请谒者咸息,苞苴者必辞。尔以金玉为宝,吾以廉慎为师;尔以夜昏可纳,吾将暗室不欺。若尔有赠,吾今取之,尔则丧宝,吾则怀非。故曰欲人不知,莫若无为;欲无悔吝,不若守慎。慎之伊何?主诫在乎瓜李;悔之伊何?ゥ谤由乎薏苡。慎则祸之不及,贪则灾之所起。苟自谨身,必无谤耻。凡所从政,当须正已,诫往修来,慎终如始。

【注 释】
(1)《辞金诫并序》,本文选自《全唐文》二百六。
(2)廉慎:洁身谨慎,廉洁慎独。
(3)子罕辞玉,以不贪为宝:子罕即乐喜,字子罕,春秋时宋平公的贤臣。有人获美玉一块,欲送乐喜,遭到拒绝。献者再三强调此玉是绝世美玉。乐喜说:“尔以美玉为宝,吾以不贪为宝。吾今取之,吾与尔则皆丧宝也。”由此,乐喜获得了“不贪为宝”美名。
(4)杨震辞金,以四知为慎:杨震,字伯起,东汉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著名廉臣。少从太常桓郁受业《欧阳尚书》,精通经学,称为关西夫子。安帝时历官太仆、司徒、太尉等。曾有人夜赠金并恃无人知道,他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不肯接受。
(5)龟镜:借鉴。龟以卜吉凶,镜以辨美恶。
(6)俯:屈身低头。揖(yi)让:拱手行礼,宾主相见的礼节。
(7)仰:仰视。受:接受。恭:恭敬。
(8)俾(bi):使。顾盼:左顾右盼,向周围看。
(9)谦恭:谦虚恭敬。
(10)策名委质:《左传·僖二三年》:“策名委质,贰乃辟也。”《疏》:“古之仕者于所臣之人书已名于策,以明系属之也。”策名委质谓人臣出仕犹如以己身为人质寄于朝廷。
(11)翼翼小心:谨慎小心的样子。翼翼,敬貌。
(12)乾乾终日:自强不息的样子。《易·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13)慎乎在位:意为担任官职时要谨慎小心,在位,居官任职。
(14)钦乃攸司:敬重你的上司。钦:敬重。攸司:所司,主管的官。
(15)请谒者咸息:(对于)私下告求帮忙的人要一律止步。请谒者:私下告求的人。咸息,都要停止。
(16)苞苴(baoju)者必辞:(对于)行贿送礼的要坚决拒绝。苞苴:裹鱼肉的草包。古代赠人礼物,必加包裹,因称馈赠礼物为苞苴。后指以财物行贿或指行贿的财物。
(17)怀非:招来是非。怀,拥有,占有。
(18)主诫在乎瓜李:瓜田李下主要意思在于警诫自己,注意避嫌。主诫:注重告诫。瓜李:瓜田李下之省略,比喻嫌疑之地。汉乐府《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19)讟谤:诽谤,怨言。讟(du):诽謗。薏苡(yiyi):禾本植物名,可食用入药。据《后汉书·马援传》载,马援离开交趾时,载了一车薏苡。他死后有人上书说他从交趾带回的是明珠文犀。后来“薏苡”成了典故,指因涉嫌而被诽谤。
○冰壶诫(并序)
冰壶者,清洁之至也,君子对之,示不忘乎清也。夫洞澈无瑕,澄空见底,当官明白者,有类是乎?故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
玉本无瑕,冰亦至洁,方圆相映,表裹皆澈:喻彼贞廉,能守其节。凡今之人,就列称臣,当官以害剥为务,在上以财贿为亲。岂异夫象之有齿,以焚其身;鱼之贪饵,必曝其鳞?故君子让荣不忧,辞满为珍,以备其德,以全其真。与其浊富,宁比清贫?吴隐酌泉,庞参致水,席皮洗帻,缦袍空里,虽清畏人知,而所知远矣。嗟尔在位,禄厚官尊,固当耸廉勤之节,塞贪竞之门。冰壶是对,炯诫犹存,以此清白,遗其子孙。

【注 释】
(1)《冰壶诫并序》:本文选自《全唐文》卷二百六《姚崇》。冰壶,盛冰的玉壶。比喻洁白纯净。
(2)害剥:损害,掠夺(人民)。害:损害。剥:强制夺去。
(3)财贿:接受财物。贿,赠送财物,用财物收买、行贿或受贿。
(4)夫象之有齿,以焚其身:象因牙齿珍贵,而自身招致捕杀。比喻人因财多而遭祸。
(5)鱼之贪饵,必曝其鳞:鱼如贪食鱼饵,必定被钓鱼者钓去而亡。比喻人因贪财而招致祸至。曝鳞,鱼脱离水,其鳞晒于阳光下,代指死亡。
(6)让荣:把名誉地位让予他人。
(7)辞满:谦虚,不自满。辞:推辞,不接受。满:骄傲,自满。
(8)浊富:取不义之财而富,如水浑浊。
(9)清贫:清寒贫苦。旧时多指贫穷而有节操,如水清澈。
(10)吴隐酌泉:吴隐之字处默,晋时濮阳鄄城(今山东鄄城北)人。有清操,善谈论,博涉经史,以儒雅显名。曾为广州刺史,距州20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故老云:“饮此水者,廉士皆贪。”隐之至泉所,酌而饮之。赋诗云:“古人言此水,一歃(sh刓plain)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及在州,清操愈厉。后人以吴隐酌泉作为廉吏之典。
(11)庞参饮水:庞参,字仲达,东汉河南缑氏(今河南偃师)人。初仕郡功曹,后举孝廉。任汉阳太守时,去访郡隐士任裳。参到,裳不与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户屏前,自抱孙儿伏以户下。庞参从思而悟曰:“裳是欲晓太守也。水者,欲使吾清也。拔大本薤者,欲吾击强宗也。抱儿当户,欲吾开门恤孤也。”参在职,果能抑强助弱,以惠政得民。
(12)帻:头巾。
(13)緼袍:以乱麻衬于其中的袍子。古贫者无力具丝絮,冬衣仅能以麻著其内。
(14)耸:鼓励,高举。
(15)炯诫:明白的鉴戒。

【启 示】
为官者要有冰壶之德
——姚崇“五诫”启示录之一
唐 人

唐代有名的“救时宰相”,被毛泽东称之为“大政治家、唯物论者”的姚崇,在担任紫微令时写了《执秤诫》、《弹琴诫》、《执镜诫》、《辞金诫》、《冰壶诫》五篇著名短文,时称《五诫》。“五诫”集中体现了姚崇的为政思想和倡廉主张,表露了他所追求的道德品格和思想境界。在当时,他以此自律并告诫下属官员;在今天,“五诫”对于我们的反腐斗争和干部队伍建设依然有着深刻的警示借鉴意义。


姚崇在“五诫”之一的《冰壶诫》中指出,“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要求那些当官称臣者要有“洞澈无瑕、澄空见底”的心胸,坚守忠贞廉洁的道德操守。绝不能“以害剥为务”,“以财贿为亲”。接着他又用“象之有齿,以焚其身;鱼之贪饵,必曝其鳞”的事物自身规律,深刻揭示了贪腐害剥的危害,提出宁要清贫、不要浊富的人生观,告诫那些禄厚官尊的在位者,要“耸廉勤之节,塞贪竞之门”。而且要把这种高尚的道德情操,传给子子孙孙。

——姚崇“五诫”启示录之二
唐人

在姚崇“五诫”之一的《执秤诫》中,姚崇提出了“执衡持平”、“为政以公”的著名吏治思想;要求为政者“志守公平,体兼正直”,“存信去诈,以公灭私”。而且他认为,如果在上为官者“心苟至公”,思想达到了极公正的境界;那么他治下的人民就将进入“大同”,实现社会的兴盛和谐。

“秤者,衡,衡天下之平也”;也就是说,秤是一种衡量天下事物轻重、从而达到公正平等的器具。引申开来,“执秤”、“执衡”也就是对于某种权力的掌握和正当运用。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秤”本身所具有的“在天以齐七政,在人以均万物”的属性,要求社会制度和各种政策法规的公平正义,所谓“法者,天下公器”,不应因人因事有所偏私;二是执秤(衡)者个人所具有的思想品质必须“无偏无党”、“称物平施”,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立党为公、公正执法、清正廉洁、大公无私,等等。所谓“官者,庶人之师”,你在运用手中的权力执法行政时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称物低昂,不差毫厘”,“锱铢不惑,轻重无疑”,那就“心能执一,政乃无失”,就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戴。


不贪为宝,廉慎为师
——姚崇“五诫”启示录之三
唐人

《辞金诫》是姚崇“五诫”中的重要篇章。在这里,姚崇首先通过子罕辞玉和杨震辞金的典故,引申出不贪为宝、廉慎为师的人生哲理和吏治思想;最后指出:“凡所从政,当须正己。诫往修来,慎终如始。”这一座右铭式的官箴,对今天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仍具有深刻的教育启发意义。


那么,咱们的古圣先贤又是如何对待不义之财,如何防治贪腐顽疾的呢?子罕是春秋时宋平公的贤臣,有人要送给他一块绝世美玉,他说,你把美玉当宝贝,我把不贪当宝贝;我如果要了你的宝贝,那我就失掉了自己最珍贵的东西。杨震是东汉时的著名廉臣,曾有人趁着黑夜送他黄金,他拒不肯受,并且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怎么能以为黑夜里做坏事就不会有人知道呢?所以姚崇指出,我们应当把这些古圣先贤的廉慎品格当做龟镜和老师,时刻警惕,勤政廉政,慎始慎终,时刻牢记“慎独”,始终坚守官德。

所谓“慎,则祸之不及;贪,则灾之所起”,这已经是古今中外无数事实证明了。

长按三秒识别关注

编辑 姚 波

世界姚氏宗亲联谊会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