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世界姚氏宗亲联谊会
寻根问祖,承先启后
一一澧南姚氏辰溪寻根记
世文思志子 添永必通惟
正大贤明启 荣华復良宗
绍祖本源茂 敦伦景象昌
国朝隆上选 英秀定联芳
雄开家声远 先绪德泽长
光前有昭继 立业成兴邦
据祖传“良宗”二字未用,
其原因据旧经部记载是“犯上勿取”。
人类历史长河中,强者入侵弱者之事件经常发生,中国也不能幸免。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就曾有多次外强入侵中原的事件。最典型的有三:一是蒙古人(奴)入主中原100多年;二是满族入关统治中国近300年;其三是倭寇自明代开始便入侵中国,企图灭亡中国而建立所谓“大东亚共荣”。其它西方列强强盗式的携掠侵占且不用详述。与其它民族(国家)不同的是:其它民族(国家)不是被侵略者灭亡就是被异化。而中国(中华民族)却是将入侵者同化或彻底驱逐出去!
这又是为什么?笔者认为无外乎六个字,即“精神”,“文化”和“传承”。这精神就是“愈挫愈勇”“愈挫愈奋”的精神!这文化就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强大生命力及无人能及的魅力!这“精神”“文化”就包含着不忘根本。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像我们一样注重“根”,这“根”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先辈”和“先祖”。所以中国人就有追根溯源,寻根问祖之传统,几千年来即如此。正是这种寻根精神使我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优良传统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使我华夏子孙得以繁衍生息,子孙代代相传香火日盛,使我泱泱中华得以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昂首阔步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吾澧南姚氏族人自明瓒公开祖近400年来,就有一个“梦”,星移斗转几百年过去了,这“梦”不仅没被磨灭,反而更强烈。
这“梦”就是追寻吾澧南姚氏族人发祥地之梦:就是追寻先辈艰难创业之足迹,从而激励子孙继往开来发扬光大先祖之精神美德:这梦还有就是寻觅吾澧南姚氏族人之母曾氏婆婆之安息处,为其点燃一柱香,诚叩一个头,以缅怀其生吾、养吾、育吾之隆恩。
几个世纪过去了,这个“梦”就一直是一个梦。
2021年3月14日(农历二月初二)是一个黄道吉日。姚茂炎、姚尽善(茂庆)、姚召军(茂义)携夫人胡金凤、田任秀、代浓、姚敦程(姚尽善之子)一行七人踏上了追梦寻根之旅。
凌晨6:30我们一行人从岩泊渡出发,经桃源、常德,过沅陵最终到达辰溪县城。这时己是上午11:30。当我们到达时,早已等候在路口的姚本好老人将我们接回他在辰溪县城的家(他当兵出身是已退休国家工作人员,52年出生,当地姚姓晚辈都尊他为“好爷”)。
好爷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午餐。(右为姚本好)
好爷还拿出“姚家茅台”招待我们(好爷说这是在茅台镇定制的),好爷自己不喝酒,而奶奶很能喝。一家人围坐在饭桌边 尝佳肴、品美酒、话家常、诉亲情……。
这时又来了两位家人,一位是80岁高龄的姚本双
他是一位退休教师,也是当地姚氏族人中的一本活字典,一幅活地图。一位是姚茂兴(51岁,辰溪县人民医院眼科主任)。他非常热心姚氏家族事业,经常利用业余时间搜集、整理有关信息、资料,是姚氏家族的档案柜、资料库。他二人是应好爷之邀专程前来陪同我们走访、寻根提供有关信息和资料的。的确,二人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的信息和资料,为我们的走访寻根带来了极大的帮助。
席间,好爷等为我们安排了当日下午及第二天的行程:
①赴辰溪县方田村寻根问祖;
②拜参观“姚氏宗祠”
③缅怀湘西剿匪烈士纪念公园;
④赴沅陵县凉水井镇寻访曾氏婆婆安息之地。
饭后,我们即踏上寻根问祖之旅。从辰溪县城出发大约90分钟的车程,我们来到姚氏族人之发源地——辰溪县方田村。
从村口远望方田,大体上均为坐东北朝西南而居,村前有一条蜿蜒的方田溪溪水潺潺,顺流注入沅水。方田古村主要以姚姓村民为家族式聚居,现有姚姓村民仅600多人,但占地面积达70000平方余米,古建筑面积有11000多平方米。据村中长者介绍:“姚姓先人在瑶人迁走后留下的荆棘丛生的土山坡上,不辞辛劳披荆斩棘,创立家业,先后建筑院落八栋。清·康、乾时代因子孙繁衍人口增多,家境也不断兴盛,于是又相继新建了十余栋徽派院落,初具规模”。随姚本双,姚茂兴两位向导穿行在方田古村落中,高墙大院,飞檐翘角,白墙青瓦,如穿越在明清小巷。
据了解:“古村现存较完整的古四合院落十五栋,古巷道三条,小巷道十三条。古村的巷道皆为当地盛产的青、红砂岩石块铺就,更难能可贵的是消防和排水设施完善周到,屋与屋间的排水沟隐入地下,几百年来从未发生过内涝现象。更有村前大塘,周围四口小塘,院与院间高墙阻隔,防火措施完善,又有高墙飞檐预防盗贼。姚氏先祖们将其祖屋建立在一片地势较高的地方,占地大约三十余亩,四周全是水田、早地,大约在二三百亩之间。
相比于外围的高墙大院,走进“锦江世第“的大门又是另一番天地。方田古村的院落布局多为天井式,采用“开”或“回”字式布局,系两进式两层四合院,四周砖墙环绕,中心为木质结构的房舍。“锦江世第“内,除院落之外,主屋房子的中间有天井、厅堂、厢房。居室的门窗、格扇、栏杆、柱基上都雕刻有花纹,十分精巧。有的窗格上还雕刻有历史人物故事。外围的封火墙,以青砖砌成,再涂以石灰沙浆,环绕包围木质房子,可用来防火防盗。封火墙外的大门也多有刻花画栋,其门楣、楹柱均饰有龙游凤翔,云纹图案等,雕刻精细、十分考究。方田古村内的院落群,均采用徽式建筑,围墙与主屋木房紧密结合成一个整体,中间留有一块十几平方米的“井”字型空地,屋顶从四周成比例地向内中心低斜,小方型天井可吸收阳光和空气。四周的房舍靠“井”字边设有带栏杆的走廊,一般是两层或三层,用楼梯连结上下层,十分巧妙地结合了中原地区方正端庄,中轴对称的建筑特点。为适应西南地区山地较多,潮湿多雨的气候特色,就地取材,大量使用青、红沙岩石板、小青瓦、杉木、石片等材料,有机地融合了本地的建筑特色,讲究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显露出祥和、宁静、清秀之美。
我们沿着麻石铺就的小路、台阶漫步而上,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到处是断壁残垣,一栋栋高矮、大小相间的木质的、麻石青砖的被遗弃的建筑,间或就几间在原址拆旧重修的屋子及老旧的木板房, 里面还住着几位老人,听说我们是远方来的族人,他们便热情地搬出一筐水果招待我们,让座、沏茶……。
老屋虽已破旧,但从其粗大且历久不朽的柱梁、巨型的麻石、依然结实的青砖、高大的墙体(有几栋房屋的墙体上还有探孔,这是族人们为抗击匪患、抵御外侮的设施)以及聚族而居的规模,
我估计鼎盛时能有五至六百人吧。以此不难看出先辈们的勤劳、智慧与强大;也看得出先辈们历经艰难而后的繁华、辉煌与荣耀!我们不由得发出由衷的感叹。
接着,我们来到明公直系先祖志泰公及其妻李氏的墓前祭拜,志泰公的墓基是新砌的麻石围体,墓碑也是新立的,据碑文记载志泰公之墓基始建于清同治年间,民国重修,近年再建。
我等怀着无限缅怀和虔诚之心顶礼膜拜,三叩首,点香烛,烧纸钱,放鞭炮,默默地祷告:安息吧,先辈们。你们的后辈几百年后来看你们啦!然后我们沿着麻石铺就的田间小路来到志泰公之子子丰公及其孙永颜公的坟地祭拜(子丰公仅存一遗迹,永颜公有基有碑,碑文依稀可辨)。
中国人的“宗祠”也就是祠堂,它是中国人“根”的所在,她是灿烂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伟大的民族精神凝聚起来的一颗永恒的闪亮明珠。试问,全人类哪一个民族有与中国人类似的“宗祠”?答案是:没有!祠堂是母亲,温暖、温柔,是满满的爱。祠堂又是父亲的慈祥、严厉,那一条条戒律便是他的谆谆教诲。走进祠堂就像投进母亲的怀抱,享受人间最纯真的爱;走进祠堂也就是投进了父亲宽大的怀抱、靠上他宽厚的肩膀,心中稳稳地就有了依靠,有了着落。下午4:00左右,我们来到辰溪县江东“姚氏宗祠”所在地。立在雄伟、大气的门牌前,从上至下瞻仰,大门上方正中是“姚氏宗祠”四个镏金大字。(我们在心中默念着:姚氏的列祖列宗,我们回来了,你们游离在外几百年的子孙回来了。明瓒公、曾氏婆婆你们和我们一起来了吗?)大门两边是“祖德仁爱天地鉴,宗恩忠孝日月铭”的对联。对联两边两条金色的巨龙自上而下盘绕在巨型的门柱上。
走进祠堂,一种肃穆、庄严的氛围扑面而来。
我们怀着一种异常激动和极度虔诚的心情踏上磨光的麻石台阶进入大堂,来到供奉姚氏三公:能公(杨氏)、德公(黄氏)、珊公(张氏)的灵位前,烧纸钱,点香烛,顶礼膜拜,默默祷告。
之后观摩神龛上的铭文及四面之古迹、姚氏宗派等。
我们无不感慨万千且深受教诲。接着族人姚本好,姚本双、姚茂兴三人拿出厚厚一摞资料,打开笔记本电脑为我们详尽地介绍了姚氏宗族的起源、发展及现状等信息。为我们赠送了一本由姚本双老人抄录的《锦江世谱・姚氏族谱之方田房系》(此资料现由姚茂炎保存)。后来又为我们赠送了一本《中国姚氏祠堂》的影集,内中收集了全国各地姚氏祠堂的彩照及详尽的资料(现由姚召军保存)。
下午6时许,我们一行人怀着依依不舍之情离开“姚氏宗祠”踏上返回辰溪县城之路,在好爷家吃晚餐。晚上住宿在好爷为我们安排好的县城一宾馆。
第二天(二月初三日)凌晨7:00好爷便来到我们住的酒店,带领我们游览了“湘西剿匪烈士纪念公园”。
该公园建在一座不大不小的山上。我们沿着台阶拾级而上:瞻仰“烈士纪念碑”,铭记先烈的英名,欣赏四十七军军长及迟浩田上将等人的题词,观看剿匪战士的塑像……仿佛回到了那悲壮、惨烈的年代,耳畔响起解放军战士冲锋的号角声和激烈的枪炮声;眼前浮现的是战士们冲锋在前不怕牺牲的身影,真的,如果没有先辈们的流血牺牲,哪有今天的和平、安宁、幸福!我们在缅怀先烈的同时,不禁产生异想:昔日湘西匪患给湘西人民带来多么深重的灾难,我读过一本小说《湘西剿匪记》,个中恶惯满盈、身手非凡的匪首是沅陵的姚大榜(电视剧中叫田大榜,此人非吾三公后裔,系新晃永隆公后裔),是吾姚氏族人,这是真实的。我想:难道姚大榜及其他匪徒天生就是土匪种?其实不然,和许多上山为匪的人一样,还不是为了生存“官逼民反”。闲话不多说。
早餐后我们一行驱车来到沅陵县凉水井镇,寻访曾氏婆婆之安息地。因路途较远,天又下着雨,夫人们便留在镇上一家姚氏族人的私人饭店休息。
我们一行四人在族人姚勤(祖字辈,凉水井中心小学高级教师)地陪同下赴该镇王家岭姚家村访问81岁高龄的姚祖志老人。
在一座小山的顶端,有一栋古朴的小木屋,姚祖志老人及其老伴就居住在这里。
见面后,姚勤为我们作了介绍。听说我们是远方前来寻根问祖的族人,老人同样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老人拿出五本珍藏的当地姚氏族谱及其它资料,
我们一边认真地查阅资料一边和老人交谈。老人说:据前辈老人传族民姚明瓒早年携夫人曾氏迁往外地。其妻曾氏死后遗体运回沅陵县凉水井镇蒙福村茶盆岭水井湾(又名桐湾)祖园安葬。有碑、碑文。明瓒公之先父姚贤锡公也安息在此处。坟地背靠岩屋潭,我们经常去那里祭祖、扫墓。因坟墓很多小孩都不敢去那里玩。80年代政府在那里建名为“岩屋潭”的水电站,将坟地淹没到水库中,水库蓄水时再也无法看到了(如水库缺水季节,水位退下去可看见坟地时,姚勤说到时候去看看能否找到)。老人还说:你们是良能公长房之后裔。这就证实了曾氏婆婆仙逝后回原籍安葬的真实性,无可质疑。我们在查阅一本同治十一年修定的《锦江堂姚氏老谱资料》时发现有这样简短地记载:明瓒公、姚荣公等后裔迁往慈利县岩泊渡镇伍英(五音)、马公渡、和平等地(见下图)。
就是这简短的文字令我们所有人惊喜不已。这就是吾澧南姚氏族人确系辰溪沅陵姚氏宗亲的铁证。到此,我们可以这样自豪的说这是吾等此行的两大成果,此行的目的也完美达到。
我们不虚此行,我们能给澧南姚氏族民们一个满意的交待。明瓒公、曾氏婆婆及历代姚氏先人一定含笑九泉了。
我们与姚祖志老人互道珍重,依依惜别。来到镇上与夫人们汇合,美美地饱餐一顿姚(祖)勤为我们准备的丰盛午餐。下午2:30我们告别姚(祖)勤,相约再见。驱车原路返回,到家己是晚上七点了。
最后我们认为值得一提的是:一我们此行得到了族人姚本好、姚本双、姚茂兴、姚勤、姚祖志等族人的热情接待和全力相助,所以才取得几近完美的成果:二我们此行主要得力于姚召军极力促成和提供相应信息,否则难以成行:三,姚登程全程司机,四是高俊(姚茂炎之婿)无偿提供交通工具,值得感谢。
执笔人:姚茂炎
资料整理:姚茂炎 姚召军 姚尽善
电子版制作人:姚登程
完稿时间:2021年3月22日
湖南辰溪县孝坪镇姚氏宗祠(姚廷明摄影)
编辑 姚 波
世界姚氏宗亲联谊会
联系电话:18980715551(微信同号)姚茂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
自定义html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