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山西平定姚瑞——《走进姚氏》丛书之三(宅院妇德篇) 『节选』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各地祭舜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山西平定姚瑞——《走进姚氏》丛书之三(宅院妇德篇) 『节选』

转载 姚彬2021/11/19 13:51:01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世界姚氏文化 234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世界姚氏: sjyszq 
展示家族辉煌历史 激励子孙继往开来





  世界姚氏宗亲联谊会  


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


   姚 瑞,男,普通群众,大专学历,给排水工程师。1942 年 4 月 11 日,出生在平定县城里西南营。1951 年至1959 年读书至初中,当年参与了平定自来水厂的筹建工作;1960 年 2 月调入自来水厂当管道工;1983 年被评为技术员;1984 年参加全国高层建筑给排水培训班获合格证;1986 年底被任命为自来水公司副经理;1988 年 7 月参加全国企业经理、厂、(矿)长培训领取合格证,12月被评为给排水工程师。1990 年参加国家计量管理 2 年制培训学习领取合格证,当年参加省教委、建设厅、太原工业大学为期一年脱产学习领取了给排水专业大专证书。1991 年 6 月筹建平定县节约用水管理办公室并任主任至1999 年,曾被中国、山西供水节水报、平定报聘请通讯员。

   2002年退休后,当年学练太极拳。2005年获全国二级体育指导员证,曾参加中央电视台、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平定报与地方企业联合举办大型征文活动。跨入新世纪以来,珍惜时光,坚持写日记、写散文,并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收集、保护积极献言献策。2015 年发表了剪报作品《开国将帅在山西》上册,2016 年 9 月出版了家族历史文化丛书《走进姚氏》之一、二、三、四。




(授权作品,未经同意,请勿转载)




前  言


    2015 年家族历史文化展之后,总觉得还有两件事需要继续办理,一件是全部拍摄各支系老房照片,第二件搜集姚氏媳妇、闺女名讳记入家谱。我和贵成、拉成商量,因有同感,心灵相通,形成共识,准备做这两件事。这样庞大工程仅我三人蚂蚁撼树谈何容易,其实在四、五月份我和寺家庄姚盛生为促本族相互了解仅一周已全部完成,建立在外人员家庭简介和联系电话,准备让在村人员也书写参与。其目的一是既然认祖归宗就要相互了解尽量认识,不要因为不认识、不知道,遇事闹出笑话来,二是如有事可以相互关照,三是几次寺家庄之行看到年青人闲散在家不少,想知道情况后想法托熟人给他们找点活干,对大家都有好处,这仅仅是我的想法。但他们行动缓慢,一段时间以来却发现姚盛生愿意帮老家办事,而且有威信,所以我与他电话联系这件事,得到他的全力支持,他也早有此意,现在的人好说“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5 月的一天,忽然姚盛生告我他 6 月份要回昔阳参加同学聚会。我便和贵成、拉成商量趁姚盛生回乡之际把《我的家》《妇德篇》做成,做大,我三人一致同意,姚盛生也很满意。他在回来的过程中。沿线看望当家同时宣传拍照开始行动,杜富科、魏万泉、李成国见我想干这件事也都献计献策,借条幅,准备条幅上用字,我和姚盛生多次与寺家庄家族承办人连成沟通,实现了七月十二日在昔 阳寺家庄举办由贵成代表石卜嘴,拉成代表其他支系的姚氏《我的家》《妇德篇》启动仪式,随后寺家庄村族人在姚盛生安排下于九月底已写出《妇德篇》初稿十一篇,我和贵成起早搭黑不歇晌,挑灯夜战写文章,外出拍照片,日复一日奔走在各支村落,炕前床头拍照片,谈往事,先后在《我的家》课题中发展了姚氏各支系老房照、寿星录、烈士军人名录、寺家庄家族成员介绍、神主位牌祠堂照、老用具、老树木记录等内容。

   《妇德篇》共收到二十四个专题材料,通过这些平凡的人的平凡事,反映各个历史时期姚氏女性孝道为先,爱家爱族爱国的点点滴滴。回顾写作《走进姚氏》之三的五个月中,贵成随叫随到,经常想着这件事,主动寻找资料,(拉成有事未到场)我们四次到拉成家研究,有时加班吃住在他家。辽宁生活的姚盛生经常打电话抓资料进度、质量,所以寺家庄资料质量、数量、速度走在各支系前面,我们用这种典型引路全面推开的办法,使我们开展的《我的家》《妇德篇》得以顺利进行,超出预期的效果。

    编写《走近姚氏》,是我们从来没有办过的事,但我们相信自己,在一没经验,二没参考的情况下却要干好这番前人没干过的事,坚持走自己的路,顶着困难上,干中学,学中干,由于本人水平有限,错误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望知情人和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姚 瑞

2015 年 11 月 20 日








《妇德篇》

石卜嘴支系


一.继承家业的——姚芝华






    姚氏石卜嘴支系十四世恩堂之女十五世姚芝华,1942 年 4 月 2 日生(属马),阳泉二中初中毕业,回村务农,恩堂公祖上连续几代单传到他这辈只有独生女芝华一人,所以芝华的华不是花而用华,表示父亲对女儿的愿望,像男孩子一样,顶天立地继承姚家大业(左图)。


    那时候正是农村合作化时期,队下记工、记账、核算很需要有文化的人,芝华回到队下就是想下地干活,不想队下正缺会计。所以她按照安排当起四队会计,三、四年后又调她当了七队会计。
    那时候社会全部实行集体食堂化,有一天一个叫白政的邻家老妈妈顺便给了一个食堂的饼子她回家就告了父亲,父亲恩堂五十大几,身体虚弱,一辈子也没有干过什么受苦活,当时给大队当会计,业余爱好是山西梆子演出,他在武场打边鼓,那时石卜嘴剧团不寻常,很像样,人才齐全是远近闻名的大戏班。
    父亲出身书香门第,以文会友,靠着祖上留下的产业,为生计能卖就卖,除一座气派的大院外几乎全卖光了,解放后村里当他家为一般人家,因他体力不行,能写会算,干部让他当了村里的会计。父亲听她说有人忽然给了一个饼子,立即告诫她:“现在食堂化时期,大家都吃不饱,为了能吃饱肚子,眼都红了。咱可不能搞特殊,快给人家送回去,以后再不敢办这事,咱是规矩人家呀!不能办出格的事而得罪众人,当败家子。”姚芝华经父亲这一说,也出乎她的预料,没想到父亲在这么残酷的环境下饿着肚子还要遵祖训风,她看到父亲平时瘦弱的身体,忽然魁伟高大起来,而自己却显得渺小短见了。
    天有不测风云,“四清”运动开始,四清队召开全村批斗大会,姚芝华也参加了,工作队宣布,根据群众举报姚恩堂偷了村里一麻袋玉米,一麻袋谷,号召大家对这种犯罪行为进行批判斗争。工作队先让姚恩堂交待自己的犯罪经过。可他问死也不吭声,会场骚动,工作队没办法就让大家对这个一气不吭声的顽固抵抗的人进行批判。会场鸦雀无声,这时姚芝华站起发言,她说:“既然我父亲偷了队下两麻袋粮食,我就要问问,我父亲的体力大家都知道,他连半麻袋也扛不动,是谁为他扛的?说话要有证据,办坏事也的有过程,凭空说批判,有事实依据吗?人证物证还得有时间、地点,必须说清楚。如果事实合情合理,有依有据,父亲偷回两麻袋粮食来,我也不让,如果单凭有人举报,没有依据,这可不能无故诬陷好人。”会场仍然静的可怕,工作队见没有人出来检举揭发,始终没人发言不了了之。
回到家里,父亲说:“我不吭声是我斗不过人家,说也无用,谁信呢?他们愿咋就咋,不能干咱就回家养老就算了,但俺孩在会上的发言,爸知道俺孩没有白受咱姚家的传统教育,说话要讲理,我没有白培养你,你有骨气。”她受到父亲的表扬,为自己有骨气而感到自豪。
    姚恩堂的院是个有名的大院,合作化高级社时期队下既当场脑又当仓库,恩堂家仍然住着上房,出出进进每天外出几十趟,按照当时社会风气每天从院中场上捎它些玉米等粮食回来,不显三、不露四,谁也看不住,姚恩堂告诫姚芝华,队下在咱这占场脑,咱不能手脚不干净。老姚家一家人果真没拿队下一穗玉茭,所以队下人始终没有闲言杂语,他们知道姚家人是本份做人,在那 “五两关”时期这是个奇迹。
    姚芝华与义东沟张殿祥结婚,丈夫比她大五岁,鉴于姚芝华继承父亲产业,与丈夫及丈夫的家人已商议妥当,丈夫张殿祥改名姚张祥,于 2012 年姚张祥下世时,埋在姚恩堂脚下,当我问她孩子们改名的事时,她说没有,我说,这事得到公安局改名才算数,她恍然大悟,说我尽快办理,然后拿上手续通知咱石卜嘴姚氏经理人。
    前几年村里修楼要占她家的坟地,在迁坟过程中,姚芝华拿回墓中五供台,葬地桌和一块碑。(左图)

在 2014 年我们抢救姚氏文化过程中,多次来到姚芝华家,姚芝华收藏的墓中物品被我们发现,后请王晋秀师傅鉴定,(左图)


碑是姚云卿的墓志铭、随葬的五供台是官位的象征,以至依据墓志铭记载和我们考查院落陈设,写出了姚云卿(瑞五)清末五品武官的历史事迹,我们写出文字资料收入姚氏历史文化集,又提供给石卜嘴村志办,填补了石卜嘴的一项空白,使一个埋藏百年的姚氏史料,重见天日,这些都应归功于姚芝华继承祖训,忠于家族的品德。她是我姚氏史上第一位继承家业的女性。


姚芝华 1976 年参加人防办组建的砖厂,直至退休,2006 年她代表家庭参加过大阳泉举办的老坟会(上图)。是近二十年来参加老坟会的第一位姚家女子。

姚芝华讲述 姚瑞整理

2015 年 10 月 20 日




二.热心肠——刘仪凤



    十六世姚汝森之妻刘仪凤,1907 年生于石卜嘴王岩沟,现年八十八岁。

    刘仪凤生来天资聪明,勤奋好学,小时候,她看见本村水泉沟村有女子学校,就准备去念书,书包也缝下了,但旧社会女孩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虽然民国了,但上起学的女孩子不多,王岩沟几十户人家,居然连个就伴的也找不下,无奈只能放弃。上不起学并没有阻挡她求知的欲望,她听人讲故事目不转睛,听人讲笑话瞪大眼睛,一般全记在心上,可为一句不落,并从中听出哲理,悟出道理,她常听大人们说老百姓吃饭要吃米,说话要说理,她虽然没念过书,不能从书本上学到知识,但她靠从故事听情节长见识,同样增长了知识,练就了一副好记性,只要听人讲了的故事和笑话,或者是老戏,她都能一字不差的背下来,悟出道理来,遇上一些不顺心的事她还能照着故事中的格言及语句,拒理力争,充分显示她的一番热心肠。

    刘仪凤十五岁那年,邻居的二嫂突然跑到家来说男人懒得不待动,就说了他几句,不但不听,反而举起担杖要打她,她才跑来躲一躲,这时她男人果真手拿担杖尾随而来,刘仪凤眼看没有回转余地,不管吧,怕挨打的女人已经跑到家啦,管吧,肯定是一番恶斗,弄不好自己还得挨打,她抱打不平的思想油然而生,说时迟那时快,她顺手端起院里半盆洗脸水顺势泼向来者,气势汹汹的二小被她突如其来的举动镇住了,不觉把担杖扔了,满脸满身全是水,站到那里不知所措。平时没言没语的弱小女子怎么会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他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原以为小女子会躲开她,或者给她说好话,不想这闺女来了个特事特办,给他来了个下马威,刘仪凤见他愣在那里,冷不防上前猛推一下,来者不知所措地坐在了墙边台阶上,并大声说:“你来俺家发什么野,你女人是跑来不是俺叫来的”,这时,门前路过的人停住观看,左邻右舍看见刘家门口有人探头探脑不知出了什么事,都来看热闹,挤得大门口水泄不通,打女人的邻家二哥看看这场景也没法发作,毕竟是咱家到人家闹事,理屈词穷,刘仪凤抓住这个节骨眼,看看大家在看热闹,心平气和地给他讲男人不能打女人,有话好好说的道理,还检讨刚才自己扑水的粗鲁举动。弄得这个邻家哥哥口服心服,在邻里及小女子面前面红耳赤,没有了脾气,刘仪凤叫出邻家二嫂,劝得他们互相都笑了。从此刘仪凤的一片热心肠、以理服人在王岩沟传开啦,她年纪虽小,可受到乡亲的好评。

    刘仪凤的丈夫姚汝森一九四八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 年转业南方,家中由刘仪凤操办,上有年事已高公婆,她生有一子一女,一家人两地生活,她孝敬公婆,抚养子女,随社会的发展,克服各种困难,把一个家庭操持的美满幸福。

    1975 年姚汝森从南方离休回到石卜嘴,刘仪凤家参加石卜嘴居民居委会,大家推举她担任居委会主任。当时一家居民因安自来水管与邻居发生矛盾已好几年,得不到解决,人们议论,刘仪凤深入实际了解情况,经过她调查研究,利用中午、晚上到两户人家实地摆事实,讲道理,她的热心肠终于说的两家口服心服,安上水管,邻里和睦多年矛盾解决了,她受到大家的拥戴。

    热情支持姚氏文化的挖掘、搜集。她和老伴的回忆,提供了石卜嘴女子学校《万国道德会》的史证。在日本侵华前,姚氏石卜嘴十五世姚文安(乳名贵长)的女子,为女子学校的教师,当时女学生三十多名,她记得一名姓方的,另一名荆会善两名女生,解放后其中一名在二矿商店工作。通过我们查证,姚文安确是我石卜嘴女子。出嫁本村荆家为媳。刘仪凤的热心肠为姚氏家族文化发掘做出了贡献。

樊爱梅供稿 姚惠俊 姚瑞整理

2015 年 10 月 10 日





三.贤妻良母——董瑞红



    董瑞红,女,1950 年生,系平定县娘子关镇城西村人。上世纪 60 年代嫁到石卜嘴村黄水沟家,为十六世姚汝孝的妻子。上有年迈的公公,下有汝孝前妻留下未满四岁的儿子占军,既操持家务,又照顾公公,还要喂养照料幼小的儿子,接连又生下两个女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昼夜不分,含辛茹苦,将三个孩子抚养成人,尤其对儿子占军,为其娶妻育女。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13 年 9 月 12 日,占军骑摩托车外出发生车祸,将其撞成重伤,住院两月有余,未见疗效,已成植物人,再治疗也没有好转的希望,只好回家调养。为了生计,丈夫汝孝在外看门,儿媳打工,瑞红既操持家务,又要照料护送上学的双胞胎孙女,主要精力都集中照顾占军,每天吃喝拉撒,擦洗身体,翻身换洗衣裤,夜以继日,持之以恒,不是亲生胜似亲生,果真是世间难得的贤妻之母,至今已有两年光景。

石卜嘴姚培武供稿

姚惠俊 姚瑞拍照

2015 年 10 月 4 日





四.老坟会和大院文明


    我叫李素萍,是石卜嘴十六世姚宝贵的妻子。得知我族征集《我的家》的信息,从来也不曾动笔的我还是想提起笔来写一下姚氏家族一年一度的祭祖事宜和我们一家的情况,只是不知从何下笔为好。

    原先我们根本就不知道姚氏家族有这么一个祭祖之日,更不知道延续了多少年了。是我同事恰巧也和我一样同为姚家媳妇(樊爱梅)在一个偶然的时间里听说了有这事之后,立马和我商量说咱们去看一看姚家老祖宗的所在地吧(当时我的丈夫工作忙,所以没有参与)我听了之后欣然同意。当时我是这样想的,只当是一次郊游吧。

    虽说是一个乍暖还寒的季节,当我们一路询问着来到了大阳泉姚氏家族祭祖聚集地时感觉到的是超常的温暖和无比的温馨,承办人热情把我们迎进房间里,映入我们眼帘的是端茶倒水的和让座的人,厨房里忙活的厨师,我们询问了一下得知也是咱们姚家的人,忙活了已经不止一天了。还有一些人在讨论族谱的事宜,更有从外地特意赶回来的参与者,至此,一种“自家”的感觉油然而生,更有一种浓浓的一家人的感觉,所以我想如此活动很是值得延续,而且只要时间允许的话,我们会继续参与的。

    还有就是我总觉得一个人的成长历程往往会和自身所在的环境有一定的关联,而主要环境不外乎家庭乃至家族。我们是石卜嘴的,我感觉石卜嘴的姚氏家族很是团结,多少年了,基本上没听说闹过什么纠纷。为此,我感到很欣慰,毕竟这样的环境对后代的成长给予的是正能量,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就说我儿子吧,从小就生活在一个热闹且和睦的可以容纳好几家人(均为姚姓)的大院里,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现代病”也就是独生子女的霸气和孤僻,成长环境很是快乐。俗话说,环境造就人,此话不假。

    我儿子在如此的环境里成长,道德品质可以说是一直处于优秀状态,得以让我把有限的精力放在了关注其学习上,我儿子真的不负好环境,不负好家族,成长经历虽不是很辉煌的,令我很是满意。他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958 院校)硕士研究生,现落户于北京,供职于北京的一所国企,职务是“研发工程师”在此我真诚的感激姚家的和睦和有道。

    简单的说一下我们院里的情况,我有一个婶婆,是一个民间裁缝,心灵手巧,整个一大家族乃至街坊四邻的衣服全是她一个人给制作。我的婆婆给她做帮手,什么熨衣服钉扣子之类的事,都由婆婆帮着做,她们无怨无悔地为别人做了几十年的衣服。我虽然进门晚了一些,可是,我和我的孩子,没少穿她们为我们做的衣服。为此,我很感激她们,我的婆婆已去世了,我现在和我的婶婆相处的就像是亲婆媳,我婶婆现在身染重病,最近的一天,老人家(81 岁)含着泪水和我说,你们这样对我,我死而无憾了……我心里也十分感动,这也是我所尽的一点孝心,给后世子孙做了个榜样。

    我公公那一辈子有兄弟五个,真的很是团结。在我婆婆 34 岁的时候我公公突发疾病撒手人寰,丢下 5 个孩子,最大的 14 岁,最小的也才 1 岁多,想想这日子也没法过,可是我坚强的婆婆硬是在弟兄们和妯娌们的帮助下艰难却温暖的度过了生命中最难熬的岁月。直至把孩子们都拉扯成人,真的是太不容易了。或许是家风好,或许是上行下效吧,我们这一代的各家各户的妯娌们相处的都很好。就说我们家吧,妯娌三个屈指算来,相处也有 30 多年了,从来都是取长补短,互帮互敬,从没红过脸,就像是亲姐妹一般,我们无论是哪一个人,因为工作或其他事在做饭时间回不了家,肯定不会怕自家孩子没饭吃,婶子大妈都会在第一时间把热气腾腾的饭端到孩子面前,由于关系相处的好,我们还喜欢隔三岔五的吃个大锅饭,一说是吃大锅饭,最快乐的不外乎是孩子们了,在院子里欢呼雀跃等着吃饭。做饭时我们三个齐动手,不一会就做好了说来也怪,吃大锅饭不知道为什么感觉就是香,额外的想多吃一碗。吃过饭之后,还必须的赶紧的去洗碗,因为动手稍微晚一点,厨房就被其他两个,或者是一个人收拾得干干净净的了。由于城市化的推进,我们也都各自搬出来住了,可是我们还是非常怀念当年那个永远是一去不复返的情景,和那一座温馨的老院。

    值得庆幸的是,这样的好传统又延续到了我们孩子这一代,小弟兄们或是度假,或是出差,只要去北京的话,和我孩子相见是铁定的事。我孩子会很热情的接待他们,令我们做大人的很是欣慰。石卜嘴姚家真的有好多值得写一写的事,以上这些仅仅是我心里一直想说出来的几个片段,或许能反映一些我们石卜嘴姚家团结和睦的家风和奋发向上的美德。这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2015年正月25 是我们姚氏的老坟会,我和石卜嘴的樊爱梅约好来到大阳泉参加了首届姚氏历史文化展。当天来往的人员很多,我们随人流走到展厅,展厅的展品使我大开眼界,展厅大约有百十多平方米,展现了各个时期、各支系的情况介绍,一些代表人物介绍,这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家族历史文化展(左图)。 


    随后的祭祖会、家族会、午餐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我回来以后都给我的家人介绍,通过今年的老坟会和历史文化展,加深了对家族的了解,使我感到我们这个大家庭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家里的人都要去参与,把我们家族的美德良风传承下去。

李素萍供稿 姚瑞整理

2015 年 11 月 10 日





五.我是姚家人




    石卜嘴十七世姚玉林之妻樊爱梅,1952 年 9 月初九生,和顺风台村人,今年六十四岁。在村生活期间,曾任妇联委员,妇女队长,民兵排长。农业学大寨期间工作积极向上,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

    1976 年晋中卫校毕业,分配到县妇幼保健站工作,服务于全县十五个乡镇,三百二十七个村的保健管理,建设发展工作中,与姚玉林结婚,1985 年调入阳泉市四矿医院,又分配到四矿幼儿园任保健医生,负责孩子们的饮食营养调配,生活卫生管理,疾病预防治疗,健康档案统计报告,总之就是关照孩子们的吃、喝、拉、撒、睡、昼夜费心,终日操劳,恪尽职守,为关心儿童成长,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

    樊爱梅家中除丈夫女儿外,还有八十七、八十八岁的公婆,她是唯一的儿媳妇。侍候、照顾高寿老人,安排二老的生活起居,尽孝道,婆媳关系如亲生女儿一般,爱梅的孝顺是公婆心里、邻里眼里的好媳妇。她诚心地向公婆说:“人越老越是真正的宝,衷心的祝愿二老健康长寿,长生不老”。

    2013 年 11 月 14 日,同院的两位老人不幸煤气中毒,昏迷休克,生命垂危。打矿上 120,车都出去了,无奈她和女儿联合邻居及患者家属进行了十分钟的肺功能复苏,为急救赢得了时间,坚持等到 120的救护车到达,病人已转危为安,医生说没有这及时抢救,后果不堪设想。

    事后两位老人及家属向爱梅及女儿道谢,爱梅高兴地对二老说:“急救是我们应该做的事,何况我们是一家,不幸的万幸,平安就是好,那天正好闺女也在家(姚慧华,职业护士),我没有白培养了她。”慧华也高兴的说:“我能对得起这份职业,就很满足啦!”

    樊爱梅及女儿慧华及时抢救邻里的行动得到乡亲的好评,促进氏族的团结,邻里关系,使姚家大院焕发出更多欢声笑语。樊爱梅退休后,一直代表家庭带头参加家族正月二十五在大阳泉的老坟会,上坟祭祖(左图),开家族会,自己提出家谱中应标出高学历高职称的人,体现出他们是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材的建议。

    在二〇一五年家族人开展姚氏《我的家》《妇德篇》启动仪式以来,积极配合,积极挖掘搜集姚氏文化,启发公婆回忆家族的历史,畅谈妇女对社会贡献,搜集到长贵姚文安女子传播文化,并主动查找证据,终于在十五世姚致祥那里得到证实,反之,如没有樊爱梅的努力,我们的姚家女子姚文安这个杰出的代表就永远埋在历史的尘封里,无人知晓了。

    作为姚家媳妇的樊爱梅,在接受采访时高兴的对我说,从参加姚氏家族祭祖活动后,我不仅对姚氏家族更有了了解,而且还认识了很多族人,能融入这个大家庭,作为姚家媳妇感到很荣幸。

    作为媳妇,出生于外县,能主动融入姚氏大家庭,传承孝道,促进文化发展、热情支持,难能可贵,是我姚氏家族妇女的楷模。

樊爱梅供稿 姚瑞整理

姚惠俊 姚瑞拍照

2015 年 5 月 27 日





六、任劳任怨张小林


    十七世姚同富妻子张小林,1958 年 2 月 27 日生,1980 年结婚嫁到姚家。

    1991 年全家族恢复老坟会祭祖活动,公公姚汝建受族长姚江,姚钰等安排,把老坟会联络会场设在自己家中,会议前,家中做接待准备,摆放坐位茶具,清理卫生,会议开始准备开水,帮着接待同族客人。后来随着坟会的壮大,社会的开放,又在她家接待用餐,会前盘火,洗涮用具,腾出室内外地方,供做饭使用,会餐后收拾东西,为会议的召开、接待尽心尽力好几年。随着时间推移,公公有病在身,甚至瘫痪在床,家中还有两个年幼的孩子,张小林为维持生计,除每天抽出时间上地,回到家立马厨房做饭,对二老问寒问暖,洗涮衣褥,给不能动的公公洗身换衣,喂饭喂水。当时家庭就同富一个整劳力,张小林后来和丈夫承包了水地六亩,种蔬菜供应市场,二老因病去世后给家中造成沉重负担。张小林为给丈夫减压,又挑起了自产自销的担子,下午铲菜,凌晨起来到市场销售。经过几年奋斗,家庭生活有了很大改观,培养两个子女成家,为家庭做出巨大的贡献。


    2014年到2015年又承担家族坟会的接待。特别是 2015 年老坟会期间开展的姚氏文化展,头年冬天族人就做了两次丈量研究。最后决定 2014 年冬天在她家做老坟会会场和家族文化展展厅,当接到这次任务后和丈夫顶着严寒,分几次把满当当一家东西腾出来。供展览使用,当布置展览时,虽家族来了几个人安装展品,她和丈夫同富打下手,递东西,门口十五挂过的灯笼本来应该拆了,但她不让拆,为展出使用,她认为家族选准咱家办展览是咱家的光荣,应当和办喜事一样对待,扫院擦玻璃,大红灯笼门前挂,张灯结彩,为坟会文化展营造了良好氛围和环境。开展期间,张小林和丈夫为客人们早早备下开水,打扫院落。早晚期间还帮展览接待来人,真正当成自家的事来办(上图)。  会展后,负责人姚钰安排人拆了展品,准备把房中原有家具搬回来,但张小林说甚也不让,硬是要自己安排,把家族的事当自家的事来办。她这种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族人学习和效仿。


姚同富 张小林讲述 姚瑞整理

2015 年 8 月 10 日





七.好媳妇——杨 素 蓉



    大阳泉十七世姚钰之妻杨素蓉,义东沟村人,生于 1943 年 12 月 15 日(农历),属羊。上小学时爱上了剪纸,受家庭面塑艺术影响,又跟母亲学捏大花糕,面羊等农家厨艺,遇上村亲婚丧嫁娶,蛇盘兔,蒸供全跟大人们一块干,一干就是好几天。其次缝新补旧家务活都能独立操作,家庭的尊祖敬宗,孝道为先思想根深蒂固,干家务活是妈妈的好帮手。上学至初中毕业,经过十几年努力,家庭的熏陶,杨素蓉锻炼成为义东沟村三义庙前老杨家的才女。

    1963 年经人介绍与姚钰结婚,婆婆是丈夫的继母,继母 35 岁,素蓉 22 岁,继母比姚钰大 11 岁,比杨素蓉大 13 岁。当时家中除公婆外还有小叔小姑好几个,别人看来这婆媳关系不好处,是个为难事,但对杨素蓉来说从来没把这当回事,她说:“我和姚钰结了婚,这就是我的家,他的大人就是我的大人,人心换人心,我把他们当大人,他们还能把我当外人吗?既然老天爷安排我们是一家,我就要象对待妈家的大人一样与其相处就行了。”

    婚后杨素蓉每天都是早早起来打扫卫生,坐锅做饭,打早,公公和丈夫、小叔,按时吃饭要上班,她总是提前做好饭,农家饭菜也不忘换着花样的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姚家娶进三房儿媳,孙子、外孙一大堆,随着形势发展,原有住房已住不下这么多人,弟兄们各刷锅另洗碗,锅碗也有个磕碰,但杨素蓉和两个弟媳从来没红过脸,姚钰对弟兄十分关照,出钱出力揽大头,姚钰的和睦家庭在大阳泉村是出了名的,可谓典范。


    2014 年笔者听平定胡家庄村李计明先生提到,早年间村里传说有大阳泉村姚城给魁盛号当过经理的故事,我问是哪世?什么年代的事?他说不来,我说不如问问大阳泉姚钰,提到姚钰,李计明说,姚钰是他的朋友,因为相互喜爱文史,经常一起探讨,他大阳泉有亲戚,顺便经常去姚钰家,姚钰也到他家,我说:“姚钰是我的长辈,是有名的大孝子。他七十三岁,家中还有八十多岁的继母,比他大十一岁,母子关系很好。”李计明一听,用异样的眼神看了我一眼说:“你才跑大阳泉几天,我和他共事十来年,也不是吃过他家一顿饭,那不是他继母,是他丈母,你看他老婆那么大年纪,妈长妈短,不是她妈家的妈,哪有那样的。”我哭笑不得,无言答对,可忽然恍然大悟,忙说:“那我可不知道,还是我时间短。”心里赞叹:这就是杨素蓉的婆媳关系。

    2014 年正月初七,杨素蓉八十六岁的婆婆去厕所跌倒,摔成左腿骨折,经医院诊断需动手术,子女们商议后决定立即治疗,姚钰夫妇和弟兄们出钱出力操办,手术后因老人不能动,须家人白天黑夜陪伴,在大家齐心照料下老人康复出院。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同年七月又不慎摔倒摔坏右胯骨,大家忙送医院,经诊断,又做了手术,七十多岁的杨素蓉,端屎倒尿在床前伺候,出院后又喂饭一个月,经过几个月精心照料,老人得以康复,又能下地走路了。当我十月份看望老人时,老人语重心长地告我:“孩们都管我,大的家出钱最多”。人常说“好大嫂引出好二嫂”,在杨素蓉的真诚、勤奋的努力下,妯娌弟兄和睦相处,代代相传,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家风。

    因本人近年书写《走进姚氏》之一、二、三,有幸和他弟兄三有所接触,老姚家传承孝道为先,尊老爱幼和睦治家在这里表现的淋漓尽致。与好大嫂杨素蓉关系重大。

    杨素蓉嫁到老姚家,除带来妈家的孝道美德,也带来剪纸和面塑艺术,她妈家义东沟离大阳泉三里地,她的艺术早已名扬乡里,到大阳泉后,她和当地爱好者很快融为一体,有活大家干,经常探讨,逐步形成大阳泉剪纸、面塑一群人,承接婚丧嫁娶活计(如图),包揽庙宇供奉,有时一场事接一场事,忙得半夜才回家,杨素蓉不讲价钱,平易近人的为人得到乡亲们的赞扬和敬佩。

    改革开放以来,民间艺术重新焕发蓬勃生机,阳泉组织民间艺术展览——剪纸、蒸供比赛,杨素蓉及伙伴们多次应邀参加,多次获奖。她们的事迹和作品曾在市电视台播放,遗憾的是随着城镇化推进,住家也搬到市区,离村远了活动不方便,自然艺术发挥也基本停止。

    1990 年以来,家族老坟会得以恢复,修谱续谱任务落在姚钰身上,杨素蓉经常接待前来联系、探讨的人们,端茶倒水接电话那是家常便饭,就拿本人来说,从 2011年开始跑姚钰家办事,问事近五十余次,每次得到杨素蓉的热情接待,她还帮助拍照,在她家拍的照片大部分出自她手,每年的老坟会和今年的老坟会文化展(左图),她虽不是参与名单中人,但她都参与其中,有啥干啥,从不分份内份外,直至结束,是姚氏家族管理的好帮手,是我姚氏妇女的杰出代表。

杨素蓉讲述 姚瑞整理

2015 年 11 月 11 日





八.老坟会的大当家-陈芝兰



    大阳泉十六世姚永吉之妻陈芝兰,甄家庄村人,生于 1942 年腊月十五。从结婚以来,农耕为主参加生产队劳动,生活很美满。改革开放以来,氏族活动,古老习俗老坟会重新恢复,开会总得有个场地,各支系前来祭祖的同宗人员得有个吃饭地方,原先在姚汝迨家办过,后来种种条件所限得重新安排个地方,大家都看准姚永吉家,姚永吉好厨艺,院子大,他人又热情,最后定为在他家举办。姚永吉热爱烹饪技术由来已久,他从小没有了父母,很早就自己学做饭,总想把饭菜做的好一些,事情就怕有心人,随着年龄的增大,他的做饭水平也有很大提高,主要原因是他爱琢磨,细心看别人怎么干,掌握火候,选择食材,他热爱生活、倔强的脾气、高要求自己造就他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性格。姚永吉结婚后陈芝兰嫁进来就当家,媳妇成了当家人,夫妻和睦,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女儿的出生给姚家带来欢声笑语。陈芝兰操持家务,下田干活,女人家挣分不多,却天天出工,是当时生产队靠的住的劳力,靠着能干又认真的精神姚永吉到义井农机厂当上了钳工。

    为了办好老坟会,做饭菜,陈芝兰督促丈夫焊下铁筒吹风机灶火,过庙叫上丈夫去买盘碗,意思就是老坟会办得红红火火。不但大阳泉一支人来的多了,其余石卜嘴、马家坡、赛鱼、昔阳寺家庄的也来了,而且越来越多。


 

    1995 年以后,陈芝兰觉得老坟会时人越来越多,房子有点小,看着有些人家原房子加了晾台,心想能把自己的房前也展出来,办起事来房子大了,平时保暖,办事又宽阔,在她的主动筹划下,拿出了家中所有积蓄,加了晾台,住房面积扩大一倍,办起事来院里做饭,房内安桌,既省钱又热闹,感到家的温暖,平时院中东房是厨房,连二大火,案板、厨桌、厨柜应有尽有,西房做储藏间。每年开老坟会院中放上两个铁火,蒸锅、面盘摆放自如,吹风机一响蒸锅放上,热气腾腾,定盘定碗,应用自如,为了方便,陈芝兰逢庙过会叫上老伴专门买盘碗家俱,要买就是一捆一捆买,她说:“这样价格便宜,家俱多了办事顺手”。姚永吉爱置家俱是出了名的,老伴和自己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七、八桌的老坟会安桌只须借些桌凳,其余家俱他家富富有余,这对我姚家二十来年的老坟会是个极大支持,每年正月,家族来人商量老坟会的事,陈芝兰及老伴笑脸相迎,和他家办喜事一样,和老伴一起操办,闺女女婿也请假帮忙,姚永吉计划菜单,陈芝兰带上围腰忙里忙外(左图),既招呼厨房人员又接待前来看望和串门的族人,他们夫妇做在人前,吃在人后,每年的老坟会基本忙活三天,头天买办、生火、洗盘碗、人员安排到位,第二天下锅,一切准备妥当,为防阴天下雨、刮风等,每年都要搭起棚布备好桌椅,并洗擦干净,在院中上方安上大灯泡,办起事来光线集中,显得气派、大方。



    陈芝兰和老伴近二十年承办老坟会做饭、安桌,搞接待,每次辛苦好几天,为我姚氏家族文化发展,家族的兴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左图)。

   2014 年,姚永吉老人脑血栓发作几经住院治疗,虽不是卧床不起,但再承办老坟会用餐已不可能,陈芝兰老人医院家中忙里忙外,身体也显疲惫,我们几次到家看望时当谈到往日老坟会这里举行盛况时,陈芝兰老人仍然精神焕发,信心百倍,她说等老伴好了,还继续办。

    2015 年我家族在大阳泉姚同富家举办老坟会和家族历史文化展,那天陈芝兰安排好老伴,换上过节的衣服,来到文化展展室和同族人等来往客人一起参观(左图),一起谈往事,欢声笑语,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她是我们姚氏家族杰出的妇女代表,好榜样,好长辈。

姚瑞整理

2015 年 11 月 11 日





九.家族才女 姚爱林


    大阳泉的赛鱼支系十七世承谟之女姚爱林十八世人,1953 年 5 月 19 日生,从小在“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潜移默化中成长。

    1960年入学,曾就读于小学、初中、阳泉师范、天津大学阳泉班。退休后参加了阳泉老年大学,分别学习摄影、国画、电子琴、葫芦丝等专业课程。

    2011 年在老年大学举办的纪念建党九十周年展览上,本人第一幅山水画《娘子关秋色》被选拔参展;2012 年山水画《藏山胜景》在纪念阳泉市干部离退休制度建立三十周年庆祝老年大学十周年书画展上展出;2013 年至 2014 年画作《夕阳情》在会员优秀作品展阳泉市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作品集收录并展出。

    2014 年国画《枝繁叶茂不老松》在纪念我国老年教育事业开创三十周年书画展展出并收录《阳泉老年大学学员书画摄影优秀作品集》,2013 年另有作品分别在阳泉市建行主办的书画摄影展阳泉老年大学第 18 期校刊刊登。

    同时,摄影作品《黄河采风组图》《老有所乐》《摄影人》《花季》《北山公园》《窗口看大汖》《云雾五台山》等在国家、寿阳县、市政协摄影协会、市文化馆摄影协会、老年大学先后展出并获奖。


    2015 年正月二十三,我姚氏家族历史文化展在大阳泉的老坟会上举办,家族承办人委托我弟振红传达消息,并邀我带作品参加,面对这个好消息,本应尽心制作作品参展,但只有两天了,无奈之下,我把五幅参展过的山水画、一件摄影作品送去,没想到我这个出嫁的女子的作品还受到家族人的一致好评。我第一次参加老坟会、祭祖、家族会、聚餐会的全过程,用我的相机拍摄了很多美好的瞬间(如图),我感受到了家族的温暖。老坟会的全过程还被友好使者传到网上,效果空前,不单展现我姚氏的古老坟会习俗,更彰显姚氏与时俱进、独树一帜的氏族风范。

    我们姚氏家族历史文化展这个创举给了我为族奉献的机遇和展现平台,更给我极大的鼓舞,鼓舞我始终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的信念,珍惜晚年时光,不断拓宽艺术之路,力争营造一个充实、丰富、多彩的人生。

姚爱林 供稿 姚瑞 整理

2015 年 11 月 10 日




《妇德篇》


赛鱼支系 十.勤奋吃苦 鄯秀英




    姚氏赛鱼支系十六世姚汝久之妻鄯秀英,1963年 11 月 27 日,出生在盂县一个农民家庭,20 岁嫁到赛鱼姚家。家庭并不富裕,男人虽在矿上当工人,可工资不高,生活紧巴巴的,那时鄯秀英年青力壮又是庄稼人家庭出身,地里的活她是把式,担就担,挑就挑,脏活累活她不嫌,还抢着干,那时妇女挣工分不多,她却是天天出勤,生产队妇女也不少,可谁也没有她出勤多,常言道不怕慢,单怕站,鄯秀英天天出勤,而且比别人出来的早,一年下来挣工分小队妇女谁也没有她多,村里人没敢小看老姚家这个盂县媳妇。不久鄯秀英养儿育女当母亲,但她尽量出勤,她是生产队的妇女标兵,不但增加了家庭收入还赢得村民的好评,鄯秀英带来盂县老鄯家勤劳善良“孝道为先、诚信为本”的好品德,当家、邻里有事停下活来帮着干,教育子女不说脏话,见了长辈有称呼讲礼貌,教育孩子尊敬长辈,对人有礼貌,规规矩矩,街坊本家人人可夸,一家人生活虽清贫不富裕,但孩子们缝缝补补却衣帽整齐,姚家小院欢声笑语,鄯秀英忙完队下活,夜战家中事,觉得有使不完的劲,因为她懂得通过自己的勤劳,家庭生活大有改观,男人上班,孩子上学,她里里外外一把手,当起实实在在的当家人。

    孩子逐渐大了,家中住房显紧张,夫妇俩合计,准备盖几间房子,可家中没钱,两口商量,勒紧腰带省钱,出去拼命挣钱。可天有不测风云,丈夫突然发现了高血压,那时他给矿上当采购,经常出差,说了一天五毛钱补助,实际下来还得贴钱。得了高血压,不久病情加重住院,直至躺在床上好几年,鄯秀英为了家庭不得不继续下地干活。

    如果早上也出勤,一天才能挣八分,那时一个劳动日,八、九毛钱,没办法孩子们见她妈不在也学着下手做饭,丈夫在床上躺着也教孩们干活,鄯秀英掏茅担粪什么也干,只要能多挣点分,她再苦再累也不嫌。

    那一年生产队见她勤勤恳恳干活,男人常年病,确实困难不小,队下和见她忙里忙外想盖房,大家也都想帮帮她,正在开挖基础之际突然男人病情加重,住院治疗无效,与世长辞,鄯秀英没有被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压倒,坚强人毕竟是有骨气,擦干眼泪,带领儿女艰苦奋斗。当家、乡亲十分同情这个苦命的媳妇,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各显其能,赛鱼姚氏族长姚汝春给她家拉砖,众人拉灰的拉灰,该用人的用人,在大家帮助下,房子盖起来,领导关照,平时鄯秀英好名声,助人为乐的善行全部得到回报,矿上领导给长子文堂办了接班手续,给她解决了大困难,鄯秀英被选为生产队妇女队长。由于她尊老爱幼好品德,挣分不多天天干,多年被评为先进、模范(如图)。  

    今年,当我们到她家采访她时,她家已住上楼房,娶了孙媳妇,让她说说她怎过上今天的好光景时,她说:“咱受苦人就是不怕苦,好好干,人生在世要有良心,常怀感恩之心就行啦!现在社会好了,那会七八十岁人干活,挣不下几个钱,现在六十岁的人不干活政府还给钱。”说到当年生产队怎当妇女队长时,老人的话匣子被打开啦,她说:“那时候半夜三点起来担大粪,十担才挣三厘分……”她好象又回到那“天大旱,人大干,门口干活也担饭”的年代,言谈话语,真实地反映出老人勤劳一生的风采,平凡而伟大。

文堂讲述 姚瑞整理

2015 年 11 月 10 日

(文中的排列序号按四世祖兄弟子弟排列)





《妇德篇》昔阳寺家庄支系


十一、善女人——刘氏




    乐平寺家庄支系太高祖讳禄自平定洲大阳泉迁居寺家庄村,历经四百四十余年,至今已有二十二世,族人兴旺,世系繁荣。

    寺家庄村距昔阳县城(古称乐平)西十三里。多少年来春祈秋报没有供奉神灵的地方。尽管村人期盼着修建神阁,苦于资金、人力、选址等诸多困难,始终没有人牵头来承办此事。

    刘氏是村中一员,是姚家七世先人讳臣的第二房妻子。她想村民所想,急村民所急,把这件事当成自己家的事,经过多年多次的反复酝酿,她决定由自己家承办完成此事,她的这个想法得到家人和族人的支持以及村民的响应。

    于是刘氏带领儿子光前、光才、光明,自己出资,用工备料,选择吉日良辰在村西头开建两教阁。阁内塑三官、观音神像。乡人盛赞135其事,都来助工参与。

    本工程于康熙癸亥(公元一六八三年)之秋开工,告成于康熙甲子(公元一六八四年)之冬。刘氏在三百三十年前为我姚氏族人及寺家庄村民办了一件大善事,从此族人和村民逢节遇事终于有了祈福之所,都感怀其功德,故尊称她为善女人刘氏,并立碑纪念。(上页左图二)


    可惜六十年代,两教阁遭到破坏。改革开放以来,喜逢盛世,为传承先祖遗产,保护历史文物,家族与村民又捐资重新进行了修缮,以便善人善行流芳百世。(上图为重修两教阁碑记)


姚瑞整理

2019 年 3 月 20 日





十二、毛 喜 凤


    十五世先人姚流贵的妻子毛喜凤,1923 年 9 月 9 日生,1940 年由梁庄嫁到褚峪村姚家,精心伺候公婆,和睦邻里,善待家人,不仅在家操持家务,还上地参加劳动。1937 年日寇侵略中国,日本鬼子进褚峪扫荡,她就带着全家老小到深山里躲避,1942 年她的男人姚流贵当农会主席,忙着全村的工作。家里的一切活都由她自己承担。
    1948 年,她带着年仅 6 岁的女儿,赶着牲口往地里送粪。后来她男人又当了贫协会主席,她协助丈夫帮穷人办事,村里有村民抓了一个八路军送给日寇,她夫妻俩惩处了这个坏人。
    土改运动时,她和丈夫保住了本村李青昌的命,在家里备了干粮,帮他逃到哈尔滨,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后,李青昌曾多次回来看望他们老两口,报答感谢之恩。
    解放后,她积极参加集体劳动,一直到土地承包到户。她常对子女说:“共产党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我们要报答党的恩情,拥护共产党,勤恳工作,多做好事。”在她的影响下,他的大儿子姚玉祥在褚峪村任党支部书记 10 多年,二儿子在阳泉当工人,对社会做出了贡献。
    她心胸开朗、性情豁达,虽经 1983 年三儿子因车祸而亡故、1995年女婿李宝林因煤窑事故而亡、1997 年孙子在外地因事故而亡、2014年大儿子因病而寿终的打击,但还很坚强,并没有击倒自己。2005年因脑出血住院半个月,但现在身体还很健康,神志清醒。今年已93 岁高寿。


整理人:姚连成 姚来祥

2015 年 7 月 8 日




十三、李 宝 云


    十五世先人姚贵明的妻子李宝云,1925 年 5 月 11 日生,1945 年嫁到褚峪村姚家,她勤俭持家、孝敬公婆、善待家人。她生在民国,在旧社会生活,吃尽了贫穷的苦。在解放战争时期,她一边上地劳动、一边操持家务,还给解放军做军鞋。有力的支持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事业。
    解放后她常给孩子们讲旧社会的苦,教育孩子们长大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改革开放后,她的大儿子姚秋生在昔阳县招待所工作,开了云龙饭庄,取得了中式面点高级技师的职称,三儿子姚晋生从2000 年至今,一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和村长。
    她和家人、邻居和睦相处,她和 93 岁的嫂子毛喜凤同在一个院里住,一辈子没有红过脸,相处的象同胞姐妹。她一生勤劳简朴,生活艰苦,从小至今没有生过病,现在已 91 岁高龄,还耳聪目明,照样能做饭、做针线。

整理人:姚连成 姚来祥

2015 年 8 月 17 日




十四、李 同 柱


    十六世先人姚贵生的妻子李同柱,女,1923年 10 月 20 日生。她的丈夫在 1949 年淮海战役中光荣牺牲。当时,家里有婆母和两个仅有两岁、四岁的儿子。年仅 25 岁的她在无限的悲伤中挣扎起来,抹掉眼泪,鼓起勇气,挑起一家人沉重的生活担子。她一边在地里劳作,一边打短工,挣些养家糊口的零钱。
    她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给解放军做军鞋。合作社成立后,她带领妇女组织起来,互助生产劳动。她是优秀烈属,积极同坏人坏事做斗争。她以人民陪审员身份多次参加了昔阳县召开的公审大会。
    她一生善待婆母,又把两个儿子养大成人,并供他们取得了初中学历,1974 年送次子世全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孙子姚鸿,1996 年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子学院,并取得本科学历。1998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在在总参机要局任团级干部。三代军人为解放全中国、保卫和建设祖国做出了牺牲和贡献。李同柱在她 89 岁那年,安然地离开了人间。


整理人:姚连成 姚庭祥

2015 年 7 月 8 日






十五、杨 英 籽




    十六世姚其生的妻子杨英籽,1929 年 10 月29 日生。1945 年嫁到姚家,当时她婆婆已不在世,伺候公公的任务落在了她的肩上。她在家里一边挑起家庭生活重担,一边还积极参加土改运动,1947年她积极支持丈夫姚其生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 年她丈夫又去太原百货公司工作,这期间,她不仅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又要伺候上年纪的公公,还得抚养、教育年幼的子女,她甘愿吃苦、不怕麻烦,把四个子女养大成人。
    现在,她已 87 岁高龄,她的丈夫 88 岁高龄,身体都很健康,安享晚年。


整理人:姚连成

校正、打字:苏嘉欣

2015 年 8 月 14 日





十六、赵 佩 英


    十六世姚茂生之妻赵佩英,1934 年 9 月 5 日生(阴历),山西省昔阳县洪水镇学堂沟人,现年 82 岁。吃苦耐劳,勤勤恳恳,心灵手巧,乐于助人,里里外外一把手,是最平凡的好女人。
    在解放前夕,还是少年的她就积极帮助解放军,和村里的孩子一起站岗放哨,是村儿童团团长。为了支援前线,她和嫂子一起徒步三十多里路到县城取回鞋底,回到村里再分发给姐妹们做军鞋,做好后再收集起来送到解放军队伍里,为全中国的解放做出了贡献。解放后她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参加合作社劳动,不怕苦不怕累。
    1956 年同昔阳县乐平镇寺家庄村的姚茂生结婚。1958 年在太原太行仪表厂参加工作。在工作中认真细致,起早贪黑,任劳任怨,从不迟到早退,多次被厂里评为积极分子和先进工作者。在家里相夫教子,孝敬老人。
    凡是家乡的人来太原到家里来,她都要热情招待,拿出最好食物的待客,特别是在困难时期(上世纪 60 至 80 年代)粮食供应紧张,细粮很少,平时连孩子们都舍不得给吃,攒下来给老乡吃。无论谁有困难,只要找上门来,她都要想尽一切办法帮助解决。记的有一次老家的人来太原看病钱不够,找到家里,她二话没说,找同事们借了五百元钱让他们先看病。类似这样的事还有很多:例如老家兄长、姪儿姪女等到太原办事医病,都在她家吃住。1965 年,姪儿姚爱祥多年身患类风湿关节炎,行动不便,到山大医院医治,老家在农村缺钱,住不起医院,只能吃住在她家,一住就是几个月。她还利用休息时间多次带他到省城几家大医院找大夫诊治,她宁肯自家省吃俭用也要尽心尽力地帮助他们。老家人不管是亲戚还是村民,凡到省城办事,遇到难事找来,就是晚上半夜敲门她都立刻起来先给作饭,再设法帮办事,故亲朋好友、邻居及老家人都亲切地称赞她是大好人。
    丈夫的母亲去世早,小叔子还未成年,上学读书所需的生活费多由她负担。1965 年小叔子终于考上了大学,但学费生活费怎么办?不是个小数字。当时她大病初愈(1964 年她得了重症肺结核)需要加强营养,劳保工资才 20 多元钱,上有老人,还有三个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她克服重重困难,每月寄钱给小叔子,还时常接济他的衣服,资助他读完了大学,为姚家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个大学生,在当时是巴洲川走出去的唯一大学生。虽然辛苦,但为姚家感到光荣和自豪。
    她平时工作很忙,又要操持家务,还要孝敬老人,由于经济负担重,从来舍不得买现成的衣服,全家老小的衣服都是她利用晚上自己做。邻居和同事们以及老家的人都说她做的好,也请她帮忙做,她从不推辞,再忙再累也要抽时间帮大家做好。嫁进姚家已六十年她总是默默奉献,很少享受,是贤妻,是良母。更是一个平凡的大家爱戴的好女人,现在孩子们都各有自己的家,她和丈夫相敬如宾,互爱互助,安享晚年生活。



整理人:姚爱莲、姚红斌、姚红军

2015 年 11 月 18 日




十七、光 喜 祥



    十七世姚庭祥的妻子光喜祥,1950 年 5 月 19日生,她的父亲去世早,留下的兄妹都还很小,她主动帮助他们料理生活,抚养他们长大成人、成家立业。
    她不仅积极参加集体劳动,又操持家务,还得照顾娘家兄妹、身兼三重重担,她自己买了缝纫机,帮助邻里做衣服,村里的红白喜事,她都主动参与、热情帮忙。
    2007 年 7 月姚氏族人由他的丈夫姚庭祥组织修缮里头沟的两教阁,她积极主动帮助丈夫出主意、想办法、筹集资金、备料备物、筹划用工,为乡村百姓寻找精神寄托。于 2008 年 2 月修缮完工,两教阁从此焕然一新。

整理人:姚庭祥

2015 年 8 月 10 日




十八、吕 满 怀




    每个人都有一段平凡的经历,我对其他人不太了解,对吕满怀是最熟不过了,她的琐事在此一提。
    十七世姚连成的妻子吕满怀,女,1951 年 11 月7 日生。她 15 岁寺家庄完小毕业后,就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脏活、累活、重活抢着干,每当集体锄地,队长总把地里边或重点的外边缘留给她,因为她干活仔细,又不怕吃苦,所以受到村领导和社员们的好评。党支部书记贺贵华说:“这小妮,营生做的真不赖!”十六七岁的大姑娘,成了寺家庄村妇女的标兵。
    社员们开会评工分时说:“像满怀这样的女劳力,才能记最高分。”
    20 岁那年,她嫁到姚家。婚后,她仍然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怀大儿子的妊娠期都没有休息过一天 ,直到快分娩的那天上午,仍在离村很远的大北岭集体地里割谷劳动,还担回一担谷。下午就分娩了。
    她善待公婆和家人,特别是她的公公,早年身体有病,但她不嫌弃,在当时,人们还吃不饱的情况下,有病的公公到她那里,她总要把自己的饭留给他吃,所以公公经常给她拾柴火,和她谈得来。
    有一次,她的大伯(呈祥,没成家)在半路上生了病,走不动路,她亲自让孩子们把他背回自家,在家里让医生输液打针、亲自做饭、亲自伺候半个多月,直到他身体痊愈。
    公婆去世后,逢年过节,她总要把大伯和小叔子(都未成家)请到家里,亲自下厨为他们包饺子、做菜等,让他们不孤单、欢欢喜喜过好年。我新生叔叔回到老家听到这些事,曾夸她做下了善事、积下了大德。
    我当教师,那时候教师工作忙,要到外地工作,星期天才能回家,她把家里的一切活诸如担水、拾柴、喂猪、喂鸡等承担下来,又要照料不懂事的三个孩子,毫无怨言,有力的支持了我的工作。
    我退休后,参加了姚家家谱的编修工作,她积极支持,2014 年、2015 年还亲自陪我到大阳泉参加了祭祖活动。这些看起来平凡的小事,却显示出她的不平凡。


整理人:姚连成

2015 年 7 月 11 日





十九、李 秀 莲



    十六世姚计稳的妻子李秀莲,1949 年3 月3 日生。
初中学历,1969 年来到计稳家,当时计稳在关山水库工作,生活还算过得去。不幸的是,2004 年计稳因脑出血住进县医院,治疗两个月后花费一万多元,病情仍不见好转,症状是不会说话、不能动,生活不能自理,一个还算过得去的家庭,生活出现了危机。
    面对家庭困境,李秀莲不怨天怨地,主动承担起了伺候老公的重担。她一日三餐一口一口喂丈夫吃饭,一天不计其数的给丈夫换屎布尿布,还一天几次给丈夫揉搓身体,希望他能恢复健康。但情况一直没有好转,她利用出去扔垃圾的机会,捡些破烂回来挣些零用钱。
    她几次到昔阳县劳动局、地区劳动局打问情况,跑了三四年,地、县劳动局给丈夫定了三级残废,每月给丈夫五百元。给丈夫看病、吃药的费用基本解决了。
    她的父亲 2003 年去世,她的母亲(也是东关村人)2004 年患老年痴呆症,抓屎抓尿,伺候母亲的重担也压在了她身上。这六七年不仅在家伺候不能动的丈夫,还要伺候病重的老妈,直到 2010 年老妈去世。
    丈夫躺在床上已经 12 年了,秀莲夜以继日的伺候着他,多么不容易啊!她为家庭、为丈夫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修下了大功德。

整理人:姚连成 吕满怀

2015 年 7 月 20 日




二十、曹天兰和她的云龙饭庄



    十六世姚秋生的妻子曹天兰,1958 年 7 月生,1973 年到昔阳招待所工作,1978 年结婚。
在招待所工作期间,她被昔阳招待所评为模范工作者。
    改革开放后,曹天兰响应党的号召,在昔阳县招待所自己开起了“云龙饭庄”,经过两口子的苦心经营,饭店办得很红火,好多顾客办喜事都愿意在这里包桌,他们勤勤恳恳地工作,饭菜质量好、品味高,赢得了群众的好评。
曹天兰不仅辛勤工作,还认真学习技术,她在 2000 年取得助理工程师职称,2014 年姚秋生获得中式面点高级技师职称。
    姚秋生从 2004 年开始连续几年到大阳泉老坟祭祖,2007 年,大阳泉族人姚江、姚钰,石卜嘴姚仁承(阳泉书法家)等在姚新生的陪同下来到昔阳老家寺家庄村,看望当家人、研究续家谱事宜,一行二十多人,受到秋生的热情款待,他们两口子慷慨解囊,在自家饭店备了好酒好菜款待当家人,亲如一家。
    2015 年 7 月 12 日,平定姚瑞带着石卜嘴族人姚慧俊、姚拉成、姚天龙等人,在寺家庄姚连成家举行了姚氏“昔阳寺家庄《我的家·妇徳篇》启动仪式”。秋生两口子又主动邀请从东北回来的姚盛生、还有姚瑞、姚连成等一行二十余族人到自己的云龙饭庄就餐,摆了两桌好酒好菜、热情招待。
    姚秋生与妻子曹天兰,为姚家续编家谱之事,做了很多工作,不惜耗资,姚氏族人永记心中、不可忘怀。


整理人:姚连成 姚秋生

2015 年 8 月 18 日






二十一、陈 亚 红



    陈亚红是二十世姚天龙之妻,平定县冠山镇城里二道街人,生于 1970 年 9 月,共产党员,大专学历,助理会计师,工作单位为平定县信用联社。1984 年 3 月参加城关信用社工作, 1996 年参加阳泉市农行技术比武获单指单张第一名,获省农行系统单指单张点钞比赛第二名,荣获“点钞技术能手”称号。在阳泉市、平定县技术比武点钞比赛中名列榜首。2001 年参加农金体改办技比获单指点钞第一名,单指多张第二名,2003 年参加农金体改办技能比赛中获单指单张点钞第二名,机器点钞第一名,2004 年 1月担任冶西镇信用社副主任,2005 年获阳泉市第四届职工技能大赛单指单张点钞第三名,被省劳动竞赛委员会荣记三等功,同年被县联社授予“首席员工”称号,荣获省“五一”劳动奖章。先后多次被省、市、县授予了先进工作者等称号。2010 年调入县信用联社。1992 年与天龙结婚,当时家中有公婆及弟弟妹妹。
    婆婆当时在街道工厂工作,饭后亚红抢着干活,洗碗涮锅,公公有高血压病,亚红就从妈家拿来血压计每天按时给量血压,及时了解了血压状况,用药相对有了依据,适当调整用药。亚红对弟妹很关心,经常和她们主动聊天,有什么困难共同想法克服,一家人很融洽。


    2013 年老坟会临近,原计划天龙和我去参加,正好天龙有事不能去,亚红就开车和公公一同参加大阳泉组织的才艺活动,那时,家族组织者接受来人的捐款,谁也怕收下假币,亚红见状,自己承担收款工作,期间和族人融洽聊天,并和妇女们合影留念,是我姚氏第一张老坟会妇女照(附照片),会上家族长辈宣布平定南营姚瑞一支经多年寻根问祖,今天认祖归宗,大家热情鼓掌祝贺,亚红也站起鼓掌表示感谢。
    2014 年秋天,公公姚瑞和丈夫天龙一起回寺家庄看望那里的族人,陈亚红正想和那里的当家见见面,了解从没见过的长辈——老家的人,通过回家看望,加深了相互了解,知道那里的风土人情,并和当家们合影留念。(上图)
    2014 年公公姚瑞开始走访各支系增补姚氏家谱资料,传承姚氏文化,每天有很多写好的资料,急需要打印、复印,陈亚红主动拿上资料找熟人完成,顺便还要些纸和文具回来,为完成好这项工作创造了条件。
     2015 年老坟会前,准备搞文化展,制作剪纸展品,亚红和婆婆、丈夫帮着干,及时完成了展出用品。
    老坟会那天她正好上班,她抽空开车到大阳泉参观,感受家族的展览效应,和族人体验姚氏文化的内涵,使自己更加了解姚家历史和人文自然,并拍摄了部份展出板面,回来和同事分享,作为姚家媳妇,她感到十分自豪。

整理人:姚瑞

2015 年 10 月 20 日





我 的 “家”





   我的“家”原为赛鱼润朋一支,早年搬迁大阳泉村,在大阳泉村西头老槐树冲着那个大门里的院子(左图),就是我的出生地,爷爷的“父亲”叫姚震,我爷爷叫“姚汝温”,姐弟俩,姐姐嫁牛家峪村没有留下后人。大阳泉姚家我爷爷是汝字辈的,我知道的九人,我爷爷姚汝温、当家爷爷姚汝俭、姚汝恭、姚汝连、姚汝礼、姚汝道、姚汝逢、姚汝意、姚汝迨。
    我爷爷姚汝温、奶奶杨秀玲有三个儿子、三个女儿。大儿子姚承谟(小名姚苏兰)是我父亲,二儿子姚勇堂(小名姚卯兰)过继给爷爷的叔父,“疤重阳”是叔父的儿子,三儿子姚春兰。大女儿姚玉兰嫁五渡杨家,二女儿姚玉珍嫁王家峪陆家,三女儿姚未兰嫁平定陈家庄葛家。
    我爷爷姚汝温长的魁梧严肃,是土改时期入党的老党员,他是个善良有正义感的人,因为他们老一辈的人就是以“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家训教导下培育成长起来的,他们的名字里都带着这几个字。我奶奶杨秀玲个子不大人很精干利索,和善、热情、乐于助人,一辈子养育了六个子女。
    我父亲姚承谟、母亲冯香兰都是共产党员,我父亲小时候在石家庄学过徒,后来在阳钢当工人,能吃苦有担当,有责任心、勤劳有孝心。可称为父母亲的孝顺子,子女的好父亲,爱厂敬业的好工人,没有显赫的业绩,但他在村里的美誉和他那高大的形象永远活在我们子女的心中。母亲冯香兰八岁就来我家当童养媳,年轻时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土改时加入中国共产党,还是我爷爷的入党介绍人之一。勤劳、勇敢,敢于和社会上的不平等作斗争,敢于挣脱压迫妇女的封建锁链,带领妇女起来作斗争,并且在大阳泉社会主义农业建设中,一边带孩子一边参加农业生产和社会工作,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在家庭里婆媳、姑嫂、叔嫂和睦。邻里关系和谐,乐于助人,热爱生活经常教育子女及身边的人“要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不做违法和有害于社会的事”。
    她在老一辈眼里,邻里、当家的心目中是受赞誉的好媳妇,他们老俩的精神一直影响和鼓舞激励着我们后一辈人的成长。他们有三个子女,大女儿姚爱林,二女儿姚爱珍,儿子姚振鸿。
    二叔姚勇堂生性聪明,爱学习,小时候想做什么就能办成什么,如画画、音乐、文学等,能自己作乐器、能写精美文章,无师自通好像天生的,就是脾气有些倔犟。当时家里没有财力无法注重培养他的兴趣,所以扼杀了一代天才。二婶张玉兰心直口快,乐于助人、爱打抱不平。二人一生共养育六个子女,五个女儿,一个儿子。大女儿姚爱纯、二女儿姚爱文、三女儿姚爱霞、四女儿姚爱红、五女儿姚振平、儿子姚振江。

    三叔姚春兰热爱生活、乐观、对家庭有责任感、勤劳、乐于助人,是钢管厂工人。三婶王润花淳朴、勤劳、坚强、有耐心、勤俭持家是一个过光景的好家庭主妇。她生有三个子女,大女儿姚素林、二女儿姚素琴、儿子姚振山。
    我大姑姚玉兰嫁五渡,个子不高、小巧玲珑、热情、干净利索、精明强干、会干活。无论是做衣服,收拾家园、过光景都是一把好手。她走在哪里都很受欢迎,人们都很喜欢她。姑父姓杨敦厚实在、朴实、有涵养。生育两女儿,一个儿子。
    二姑姚玉珍嫁王家峪,生性爽朗、热情、热爱家人,就是身体不好常年生病。姑父姓陆,幽默、热爱生活、会讲故事,小孩们都很喜欢他,时常黏在他身边。生育一子一女。
    三姑姚未兰,是我家她那一辈文化程度最高的老高中生,爱看小说,对人热情,就是生活目标不太明确,所以所学的知识没有派上用场,只是当了一辈子家庭妇女,养育子女。姑父葛正勇和善,热爱生活、乐观、热情待人、爱家庭、爱岗位。育有子女四个,一子三女。
    他们老一辈人都各有所长,家训和他们的精神时时激励着后一代人的成长。世代相传、形成善良朴实的家风。

姚爱林供稿 姚瑞插图整理


2015 年 11 月 9 日




族 人 的 心 声



    到十月十七日各支系老房照片都已经打印出来了,唯有马家坡的还没有经他们审查,不知照片和文字有无差错,当晚想到这事必须尽快核对,以便让鲜花过来一块编排完成,所以我决定第二天打早去马家坡,可是资料还没有打印出来,我想先到赛鱼后找人打印出来再去马家坡。我早上七点多到了赛鱼,打印门市还没开门,我趁机来到姚立仁家,他对我这几年写的《走进姚氏》很了解,也十分支持,我想利用这半小时的功夫给他汇报一下,让他看看《我的家》、《妇德篇》,提提意见,顺便拍个他家的神轴照,他见我打早来家,让坐倒水,安排早饭,被我制止。他听了介绍,看了我带来的资料,上下仔细看了我一番,(附照片)十分感慨的说:“当家,这会儿的人是搂上跳舞,打麻将为主,你却是“妇女上谱,好样的入书”……功在当今利在千秋啊……。他立即从家中取出神轴让我拍照。并硬给我往包里塞了两盒好茶叶,说:“老年人这样跑受不了,喝不好水要出问题的”。
    二年来我跑各支系石卜嘴、大阳泉、赛鱼、马家坡、东垴湾采访及有关部门办事,东西相距一百多里,横跨三区两县,仅石卜嘴村就来了近七十多次,经常和贵成、拉成在村转悠,久而久之,我认识了这里二百多人。就黄水沟而言,连扫卫生的几位妇女也知道我是城里来的,来村办家族的事,因见的多啦,有时还主动和我说话打招呼,“这么早就来啦!”。
    10 月 24 号,我和贵成到当家那位六十多岁的老妇人家中问事,这时院里有熟人叫贵成先来一下,有点事请他帮忙。这时老妇人问我,“你们这几年续家谱还没干完?”我说,不是续家谱,以前是拍些家族照片,问一些老辈人的事,今年是搞《我的家》,拍老房照,搞《寿星录》。为妇女们写《妇德篇》,是为姚家妇女找名讳写在家谱上(因为以前谱上没有女人名讳)这不是家族让办的事,是我们几个人自己在办。从古至今妇女是家庭成员,祖祖辈辈不容易……有的比男人还扛事,不想这一番话,不知拨动老妇人那根神经,她上下打量了我一会,热泪盈眶十分深情的说:“姚师傅,听你今说的话,俺心里觉的热呼呼的,你舍已为人,心胸宽广,你是咱姚家把女人当人的人,好心必有好报的……”,并慎重告诫我:“以后来咱这不能老在路边买吃,不卫生,我给你电话号,你告我一声,我给你做家常便饭,因为咱们是一家人”。
    贵成正好回来,老妇人又把刚才对我说的话和贵成重复了一遍。我们订正了些事,就匆匆赶往其他家。
    不久,我们《走进姚氏》之三全部完成,但族人的心声却时常在我的耳边回荡,初冬的早晨,虽有丝丝的寒气迎面袭来,但他们真诚的评价,实实在在的鼓励,却给我们增添了许多的温暖,无穷的力量!

姚 瑞

2015 年 11 月 12





跋  语



    2002 年族人姚新生忽然来到我平定城内西南营家中,他说找当家,家谱写着一支族人弟兄俩迁居平定城内桥南街,我当时认为我虽然姓姚可没在桥南街住过,我还同他找了西关街上几家姚姓,但都说不清,他们的祖上从没听说在桥南街住过,而姚新生来这里就是先到桥南街找,桥南街几个岁数大的人一听找这里姚家,马上把他指到西南营我家,并说这里哪有姓姚的。我还许下姚新生,我想法问问南关练将坡那个现在榆次住的那个姚家是不是他找的那个,分别时,我顺便问了姚新生电话号码立即记在本子上,准备有了结果再打电话告诉他。

    2011 年我鼓足勇气,经过家中多次商量办法,在妹夫陈来源陪伴下到河北保定高阳找到失散七十年的侄子一家。庆幸之余,我让侄儿给我写下他们兄妹及各家人的名字、生日、简单的介绍,侄儿会友也让我把这里的情况写一下,原因是短暂会面,谁也记不下,为以后来往方便称呼。

    就是他让我写写这里情况,将了我一军,我把平定家中情况立即简单的写了一下,祖上的记载可使我犯了难,除我以上四辈人有点不太全的记载外,仅有的几辈人的神轴位牌也在“文化大革命”中全部烧掉了。

    我经过一番考虑,还是想往阳泉这边找找,看看有没有靠近的当家,我给姚新生打个电话,经过几次联系他理解我的来意,也希望我是他找的姚家后人,一来二去,我和长子天龙乘车到矿上王岩沟相见,那时他才拿出家谱让我看写着姚恺、姚悦迁居平定桥南街的记载,他又给我介绍大阳泉姚江、姚钰,他们是家族族长,我们先是电话联系,后来我又在长子天龙陪伴下,先来到姚钰家,见了家谱,我从来没听说过各家还有家谱,仿佛天上开了扇知识的大门,既高大又一眼看不到头,真是高深莫测,敬重之心油然而生。姚钰说起有关家谱的事头头是道,我都没听说过,我经常乘车往姚钰家跑,他也像老师对学生说一样告诉我,两个月后我和他商量我想买本家谱,我回去看看,他给我一本有点残缺的家谱,据他说当时印刷厂打错装订眼,废了吧怪可惜的,内容完整就是装订眼应在右边,工人们打在左边,厂领导就装起来,给个成本就算了,姚钰拿回装好的五本来,卖给不嫌劣的当家,据说上次修谱后一本富裕的也没有,等后来人知道了,再来买,根本买不到,看来这五本也只剩下一本了,我也交了成本费,家谱虽有残缺,但我却如获至宝,我想认祖归宗,朋友们给我伸出援助之手,家族同宗体贴支持。

    经过一年共同努力,我先编写了“平定西南营姚氏主要亲系图表”(枝状)、“平定城内西南营姚氏家谱”。“姚瑞亲系提供资料人员情况系图表”,“原洗马堰老坟平面示意图”,最后编写出平定姚氏南营支系入谱序,后来我还搜集了高阳认亲,认祖归宗,六访故里,始建神祖,坟茔迁徙等五项 120 张照片,计划做成影集,影集已买下待完成后分发给子女们做为永远保存的历史资料。

    2012 年我第一次参加了老坟会,我和大家上坟祭祖、认当家,除姚钰外全是生人,参加了在姚永吉家的座谈、会餐,我第一次感到大家庭温暖(我带影响设备)拍摄了很多珍贵照片。

    2012 年 10 月份左右,我向大阳泉家谱保管老坟会经办人姚钰递交了入谱序及所需资料,他让我复印六份,他计划分发给五个支系五份,他也保存了一份。在 2013 年的老坟会上,姚钰根据家族入谱程序,宣布了接纳我们平定支系认祖归宗的决定,会场上响起热烈的掌声,我和同来的家人起立表示感谢。

    由于我感到老坟会、氏族活动的文化氛围深厚,正好有事在平定白文华老师家发现平定李克明,王久存撰写的《平定谱牒墓表见知录》,以至得到它,拜读后联系自己认祖归宗之初心情,经常想为家族办点什么?为后代留点什么?所以也就有了后来我搜集整理三本《走进姚氏》作品的行动。至于是非功过,有待于接受历史的考验,并由家族人等公正评说罢了。在此声明,我主编的《走进姚氏》全套书籍的版权,解释权归本人所有,如有转载、使用的,须与本人协商同意后方可使用。

联系电话:13223633524

姚 瑞

2015 年 11 月 20 日





后  记



    自从 2013 年认祖归宗后我一直想为家族办点事,责任和良心促使我这个拿了一辈子管钳、郎头的人,退休之年又拿起笔来,带上像机,开始一步一步踏上了探寻家族历史之路,此后我有幸认识了惠俊、拉成,他们带路找人,不时给我建议并长年陪伴左右。在朋友、老师、族人帮助指点下从 2014 年 4 月至 2015 年 10 月采访、编写、打印,写出《走进姚氏》之一、之二、之三,三本资料初稿。

    这项工作是我自发行动,费用从国家给我的养老金、医药费中支出,《走进姚氏》并不涉及修家谱。我用自己的辛苦汗水、智慧和力量办了件我想办的事,并不求完美和过份规范,只是记录一些感受和所见所闻,不图名,不图利,只求高兴快乐。题名为《走进姚氏》是意在面向社会宣传和弘扬姚氏文化,一方面对得起祖宗的养育之恩,尽一点孝心,办一点善事,同时又对后代有个交代。传递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时代见证,本人自觉能力有限,但我就是我,该收手时就收手,甘苦心自知,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五百多个日日夜夜,春来秋去、寒来暑往,自觉收获多多,艰难中享受快乐,严寒中感受温暖。当人们知道我为家族办事,都说是件好事,我却发现怎么红、白、黄、黑什么样的眼神都有。这些眼神让我增长了见识,又懂了许多书本上、传说中见不到的知识。一位对谱书很有研究的学者,看见我为家族实心实意,自己投资、忘我奔波,他说:“这是种聪明的傻人,这样的傻人,家族中几百年才能出一个,你就是姚家的那个傻人。”我想也有点道理,他又说:有你那点辛苦和本事,你去帮别的家族办事,到头来名利双收,你为家族办事,那是白干,付了万元多代价,弄不好还要引起一些人的说道,甚至引来嫉妒和不满。在诸多说法面前,我仍然坚持把我想办的事办成。

    在这走访探寻的一年半时间中除在当地找资料、整理、打印外,仅往石卜嘴、大阳泉、马家坡、赛鱼、昔阳(解放前叫乐平)寺家庄五个支系,到市有关部门办事外出 184 次,平均三天就出去一次。

    在搜集编纂三本《走进姚氏》的起始整个过程中,社会友好人士杜富科、魏万泉、王荣华、王晋秀、刘建国,给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并在文化展期间亲临现场指导,通过社会媒体网上传播文化展盛况,产生了轰动的效应,他们不愧为我姚氏家族的友好使者。

    在深入山庄窝铺采访各支系族人,打印制作《走进姚氏》作品中,姚拉成、姚惠俊、姚立仁、姚天龙、姚天阳、提供车辆,出主意想办法,主动协助,各尽其力,完成作品上陪伴始终,做出突出贡献,他们不愧为我姚氏热血宗亲。

    在怎样写出写好《走进姚氏》的过程中,孟鲜花、陈丽芳、樊爱梅、杨志豪、姚国美,他们在修改、打印,拍摄照片、搜集资料中做出突出贡献,是我姚氏的热心眷属。

    在如何实现《走进姚氏》资料圆满成功,不走或少走弯路,在把握方向,有序传承上,姚钰、姚汝琮、姚盛生、姚连成、姚秋生为家族发展做出突出贡献,起到了表率和榜样作用,可称为我们姚氏的好家长。

    在我撰写《走进姚氏》之三即将完成之际,也有些族人建议再加些内容,或者再搞些另外课题,限于篇幅和原定计划,我没有采纳,我建议这些同仁能单独按自己的计划进行,尽情发挥,把它办成办好,为我姚氏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这里我真诚感谢那些热心帮助和支持我的人,感谢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帮忙。感谢我的亲戚家人,从妻子到儿子、媳妇、女儿、孙子们为《走进姚氏》做出的贡献。

    中华文明源源流长,悠悠千载,文化辉煌,我们姚氏文化更是独树一帜,《明代·姚氏山西平定郡赛玉得仁后裔》,同族人等孜孜不倦助我,与拉成、惠俊广泛搜罗终于汇集成册,舛错遗漏,在所难免,还望各位不吝指正。


姚 瑞 2015 年 11 月 20 日





参考文献

《平定县妇女史》 1911—2012

《平定革命老区概览》 《黄土乡韵》 潘 钰 《回 眸》 高小云

《一方水土》 《岳氏族谱》 《董氏族谱》 《阳泉老年大学校刊》2014.2、2014.3、2014.4

《阳泉老年大学校刊》2015.1、2015.2、2015.3

《阳泉老年大学校刊》2013.1、2013.4

《阳泉郊区碑刻文选》1、2 《耿氏族谱》 二股(一部)

《平定张氏家谱》 东沟村河北片

《大郝氏家谱》 平定西郊

《荫营街上族谱》 正定史氏世家卷(上、下部)

《周氏宗谱》 《毕氏宗谱》 《龙庄杜氏家谱》 《新修杨氏族谱》 阳泉开发区下五度 卷一

《山西平定潘氏族谱》 潘承先

《中华姓氏 堂号典故》 高均田



篇幅有限 更多精彩内容请至世姚网原文欣赏



山西平定姚瑞——《走进姚氏》丛书之三(宅院妇德篇)

http://bbs.sjyszq.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5367&fromuid=4

(出处: 世界姚氏宗亲网)











编辑 姚 波

世界姚氏宗亲联谊会






2020年世界姚氏宗亲联谊会捐资助学计划
山西平定姚瑞——《走进姚氏》丛书之二(历史文化展) 『节选』
山西平定姚瑞著——《走进姚氏》丛书之一【节选】
姚泽嘉『建设优良家风家训的现实意义』
世姚会 致泉州舜裔宗亲联谊总会 贺信
〖姚廷明〗中国姚氏祠堂续集
世界姚氏宗亲联谊会 辛丑牛年新春寄语
300套姚氏家谱介绍,你能找寻到自己的家谱吗
『姚氏贤能』姚铨浩博士
纪念大唐贤相姚崇诞辰1370周年书画展开展
姚氏族人贤者姚泽嘉传略
舜文化探源〖汇编〗
『传承仁德精神  共育家族花朵』2020年度世界姚氏宗亲联谊会捐资助学受助学生名单
家风家训对家族风尚的教家影响
古为今用,也为今鉴——朗读大唐贤相姚崇的《五诫》箴文
犹他州家谱馆(姚氏)族谱文献目录索引
世界姚氏宗亲联谊会捐建山西运城舜帝陵“舜帝德孝桥”即将完工
世界姚氏宗亲联谊会简介(2018版)
世姚会成立五周年第二届国际大会暨戊戌年宁远祭舜大典全程视频A

根据姚福康在四川姚氏宗亲联谊会第二届代表大会 -泸州年会上的《家风 家教 家德》演讲文字整理录出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