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世界姚氏宗亲联谊会
姚 氏 宗 谱
相三堂 编印
二0二一年十月
姚氏宗谱
主 编:姚东远 出版发行:姚伏一宗亲委员会 设计印刷:随州市宏盛广告有限公司 13986436812
开 本:16K
印 数:100套
字 数:36万字
版 次:2021年10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出版时间:2021年10月
供谱 姚世锐 整理发布 姚波
《姚氏初修家乘序》(老譜原文)
從來家之有乘猶國之有史也國無史無以識興衰治亂之原家無乘何以别遠近親疏之派三代上未聞有以譜名者降及后世年表列傳遂爲實録然第以紀一人一家之事而非敬祖尊宗以遠推夫本支百世之心也慨自洪楊一役宇内震驚人民之流離播遷避地以求衣食者何可勝道當其實謀生之不暇誰則溯其祖之所出而爲水源木本之思哉迄今承平數十年矣譜牒之不能修不幾人忘其祖乎昔眉山蘇氏有言曰一人之身分而至於途人幸其未至途人也使之毋至於忘焉非此之謂歟孫鳳林有感於是爰集族内玉田連杰受之朗齋雅山端廷信之元臣宗權宗行等倡爲修祠兼及修譜之議幸族皆踴躍從事極力贊成於是購買祠址抄録宗譜將吾族之生存死亡吾祖之邱墓山向均歷歷録之於稿俾后世賢嗣考其悖謬補其缺失次序昭然續之正譜而不紊庶乎閲者了然百世而下親者日以親疏者亦不至於大相疏也吾族之子孫繁衍不且引而無替也耶謹爲之序
峕
光緒二十三年歲次丁酉仲冬月 穀旦
十七世裔孫鳳林謹撰
《姚氏初修家谱序》(译文)
从古到今,家有族谱如同国有《史记》,一个国家如果不记录历史,怎么会知道兴盛和衰落,去查找动乱的原因呢?并无以为鉴治理好国家。家有族谱可以寻根溯源,字辈排行,远近亲疏,一目了然。
如果一个家族的人,连续几代没有记录到族谱中;将会被遗 忘,后世子孙也弄不清谁是谁了。虽然说有手抄世系年表相传,但是那只是为一支一家之记载,而并非尊祖敬宗,来弘扬我姚氏大家族共同繁荣,流传百世之心。
感慨自洪杨一役(太平天国)举国震惊,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老百姓四处乞讨,颠沛流离失所,以求衣能遮体,食能裹腹,谁能在战乱谋生之际去寻根溯源,寻找祖先之所在?而只有水之寻源,木之思根的意愿罢了。
于今,承蒙天下太平数十年,族谱依然没有修成,我在寻思,还有几个人能记得清自己的祖宗是谁呢!
昔日北宋文学家,眉山苏洵,曾经感慨道:如果一个家族不修 族谱,时间一久,一个族上的人也会相互不认识,如同路人一样。幸好我们还没有成为路人,没有忘记编修族谱,不至于以后一家 人不认得一家人了。
凤林我感慨万千,于是去联系族内玉田,连杰、受之、朗斋、雅山、端廷、信之、元臣、宗权、宗行等商议修建祠堂及修谱之事。欣慰的是族亲们积极响应,踊跃捐资捐物,极力赞成。
于是,购买祠堂地址,抄录宗谱,将我族所有宗亲的资料一一 录入族稿,已经去世的祖先坟头墓地山向,均清清楚楚地登记造册。
寄厚望于我姚氏家族的后世贤孙,更正族谱初稿上不合乎情理的记载,补上被遗漏的宗亲资料信息,按照顺序清楚明白地填写正谱,有条不紊,让大家一目了然,流传百世。让近处的宗亲更亲近,远处的宗亲也会心连心,见面后也不至于显得生分。
从此以后,我姚氏大家族之子孙繁衍昌盛,不再无族谱可考,无字辈可依。谨为之序?
十七世孙 凤林 谨撰
一八九七年(清光绪二十三年丁酉冬月)吉日
《姚氏初修家乘序》(老譜原文)
吾先世自虞舜産於姚墟遂以姚爲氏此姚姓之所由昉也厥后光史册者代不乏人姑闕弗叙非略也特遠而無征也若最近而有征者其惟自有明之伏一公始公於洪武二年爲緑旗隊長奉命戍德安以游騎分巡隨州涢川鄉歸仁里見山水之靈秀俗尚之純良既而散軍遂 至是構廬而居焉一傳而生廷湖ꎬ再傳而廷湖生國賢囯清囯棟囯梁此吾族四大房之所由來也四百八十余年聚族而居從無一户一丁遷居异鄉洪楊役后民力虚耗吾族携眷南下者往往有人越年既久縣治既分聲氣即不通喜不慶憂不吊冠婚不告喪祭不助有無不相通患難不相顧不惟長幼尊卑不叙而顔貌亦不相識矣數傳而后其不族人而至於途人者幾希鈞特憂之乃集族内元臣迎南顯亭璧亭囯臣行之瑞霖炳若正德培德等倡議修譜均極贊成無一彼此推諉之語循即從事編輯凡吾祖一脉之后無論散居何地苟爲所知無不一一詳載尋流溯源合其萬以歸於一某房與某支同源也某支系某祖分出也世系年表村居墓志行實傳贊凡例規條無不了如指掌朗若列眉由近今以溯往昔其人之懿行芳徽存殁年月一展卷而如在目前將見生者别其昭穆而行慶吊死者識其邱墓以祀春秋親者日以親疏者不致遠共敦一本之愛而不至視族人如秦越者其在斯譜歟夫譜而既修矣惟冀吾族秀者横經樸者負耒崇孝友而黜回邪敦樸素以戒奢華家業詩書無或一丁不識之子户稱殷富無或二釜不給之人是則余之所殷殷馨香祝禱者也
峕
中華民國八年歲次已未孟冬月 穀旦
十六世裔孫秉鈞謹撰
《姚氏初编家谱序》(译文)
我们的先祖,自虞舜诞生于姚墟,遂以地名为姓,姚姓由此而起源。
之后光宗耀祖,青史留名者,每朝每代都有姚氏名人,大家也清楚,我就不再一一赘述,并不是特意省略不详细叙述,因为时间特别的久远而无从考证。离我们不太远,又有证据可考查,与我们随南姚氏家族有确切关系的,只有我们的始祖伏一公。公于明初洪武二年( 1369年) ,为绿旗队长,奉命戍守德安,率骑兵维护地方治安,当巡视到随州溃川乡归仁里时,见山水灵秀,民风淳朴,于散军后在这里建造房子而居住下来。
一传生子廷瑚,再传而廷瑚生国贤,国清,国栋,国梁,这就是我们姚氏宗族四大分的由来。
从洪武二年起,四百八十多年,大家安居乐业聚居在一起,从无一户一人迁居到异地他乡。
洪秀全,杨秀清发动太平天国运动后,国家经济萧条,人民穷困潦倒,为了生计,我族不断地有族亲携带家眷南下,以求温饱。
时间一久,跨省越县,各处一地,杳无音信。有喜事不能来庆贺,有忧事不能来吊唁,孩子长大了结婚也得不到消息,人老去世办丧事也不能来帮忙。有无不能相通,患难不能与共,就算见面了也不知道辈分高低,容貌也不认得了。
数代以后有谁知道这些宗亲还是不是本族的人呢?而如同路人了。到底有多少人搬走了呢?我特别地忧心!于是召集族内元臣、迎南、显亭、璧亭、国臣、行之、瑞霖、炳若、正德、培德等倡议修谱,大家极力赞成,无一人相互推辞或有不和谐的声音。
随即,开始从事抄录资料,编辑族稿,凡是我族伏一公的后裔,无论散居何地,只要是我们晓得的,都要一一详细记录。寻流溯源,万条支流不离其源,合宗归一。某房头与某分支是同源的,某支系由某祖辈分出,世系年表,村居墓志,事迹传赞、条律规章,一一核实,无不井井有条,了如指掌,朗若列眉。由近到远向上溯源,追忆往昔去逝的先祖,将他们的生平事迹,高尚品德,生卒年月一一记录在卷,一翻阅(族谱) ,仿佛眼前能见到他(她)们在世时一样。
依照族谱上的记载,辨别长幼尊卑之顺序去凭吊死者,准确地认清祖墓,春秋两季的时候来祭祀先祖。让近处的宗亲更亲近,远处的族亲心有灵犀也不显远。我们都来自于一个共同的祖先,“亲三代,族万年”,共享一本之爱!无论你身处何地,有多长时间没有相聚,也不会至于族人再见面时有如秦国人见越国人,相距千里般的隔阂生分了。因为你和我是一家人,都记录在一本族谱里啊!
我们的这套族谱已经快要修好了。唯寄厚望于我族优秀后孙,读书刻苦用功,饱读诗书;朴实本分的宗亲辛勤耕耘,作一个孝敬长辈,善待亲友的人。而斥责那些走歪门邪道,目无尊长的人,劝戒他们迷途知返。督促以勤俭朴素为本,反对铺张浪费,戒掉骄奢淫逸。
家有诗书,没有一个孩子不读书,不知书识礼的。
家庭富裕,没有一个人吃了上顿而没下顿,为生计而发愁。这是我对你们的殷切期盼啊!最后我用最美好的言词为你们祝福,为你们祈祷!
十六世孙秉钧(端廷)谨撰
一九一九年(民国八年巳未孟冬)十月吉日
《姚氏初修家乘序》(老譜原文)
厥初生民同源异出相傳繄久而派别支分始雖由一人而出其究也至於百千萬億而無算所以服盡則親盡親盡則情盡則遷移轉徙而胥忘之矣矧年湮代遠治亂迭遭而水源木本其由來固有未可得而詳察者哉幸保姓受氏以守宗祊筆諸史册而不朽者其略亦可志述也粤自有虞帝舜誕自姚墟后世子孫遂以姚爲氏此姚姓之所由昉也三代而上莫可殫述漢興以來厥有姚期爲雲臺名將唐開元中有姚崇拜承相封梁國公又姚思濂爲十八學士之一宋世姚勉以狀元及第元時姚天福拜御史其璘璘炳炳有光邦家者詎不足征吾姚姓歷朝之盛哉前明自洪武定鼎我姚氏遂肄籍隨南世爲德安衛屯户旂名姚伏一爾時漕務綦切急公忘私雖歷十數傳而未遑建祠修譜以貽后人以故先人之世代無征后裔之親疏莫辨自三世以下多有無可考稽者善每於追維之下享祀之余不無遺憾焉脱永不立譜昭示來兹安知后之視今不猶夫今之視昔也哉今有族弟秉鈞建議修譜相商於余余不禁奮然興曰幸矣哉幸矣哉此誠莫大之善舉也爰同力協助編其倫次核其源流親則親之疎則疏之俾世世子孫世系明而尊卑辨以相沿於無窮也是爲序
峕
民國八年歲次己未孟冬月 榖旦
十六世裔孫宗善字元臣謹撰
《姚氏初修家乘序》(译文)
最初的时候,我们同根同源,不断地繁衍发展,世代相传已经很久了。而派别支分虽然出自同一个祖先,但是目前已经是混淆不清,仔细想想如同百千万亿这些数字搅和在一起而无法计算。所以说出服了则亲尽,亲尽则情尽,情尽则迁移转徙,时间一久就会慢慢地淡忘,一家人不认得一家人了。
况且年湮代远,又逢匪乱灾荒迭起,而水的源头在哪里?树的根系在何处?这么大一个家族从来没有人来详细地疏理清楚。
幸亏全体族人没有忘记自己还姓姚,是姚氏家族的后裔,能够凝聚在一起,得以守宗祭祖。
被写进历史书籍中的姚姓名人,彪炳千秋,永垂不朽者比比皆是,在此略微举例叙述一些:自虞帝舜诞生于姚墟,后世子孙遂以地名为姓氏,姚姓由此而起源发展。夏、商、周三代,不能尽量讲述。汉兴以来,有姚期为云台名将;唐开元中有姚崇拜相,封梁国公;又有姚思濂为十八大学士之一;宋世姚勉以状元及第;元时姚天福官拜御史……
姚氏俊杰,璀璨夺目,兴国安邦,光宗耀祖者,不胜枚举!难道这些还不足以证明我姚姓在历史上人才辈出,久负盛名么?
前明朝自洪武建国之初,我们的始祖因公来到随南巡防,并定居下来,世为德安卫屯户,旗名姚伏一。自此以后,漕运繁忙,时间紧任务重,不得不因公而忘私。家族虽然说传承了十几代,但是始终没有时间来顾及建立祠堂,编修族谱。由于这一疏忽,贻误了后世子孙,以至于许多已故先人的生卒年月,生平资料被遗漏,而无从考证,后世之人寻根无证,亲疏难辩,特别是三世祖以下,多有无证可考查清楚了。
我每当在考证不出,连接不上这些祖先的生卒资料信息,和在祭祀祖先的时候,无不感到深深的遗憾! ! !
倘若永远不修谱,清楚明白地把我们这几代人的生平资料告诉给子孙,应该知道后世人看今天,不犹如我们今天来看往日的先祖一样吗?很多世祖的生平资料不是弄不清楚了吗?
今天,有族弟秉钧来和我商量,建议修谱,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不由得激动兴奋至极,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好啊,太好了!这真的是莫大的善举啊!”
于是同心协力,开始抄写编辑族稿,分清长幼,寻其源头,查询核实每一个人的生平资料信息。分清房头支系,哪家与哪家是同祖辈,是一个房头的;哪家与哪家不是一个支系,不是一个房头的。
望世世代代的子孙后裔,一定要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来自某分支某房头,不要混淆不清,牢记字辈排行,辨别长幼尊卑,以沿袭传承千秋万代,永无止境……
十六世裔孙 宗善字元臣谨撰
一九一九年(民国八年巳未孟冬)十月 吉日
《姚氏初修家乘序》(老譜原文)
粤自元黄始判陰陽呈四象之圖混沌初開羲農創萬物之祖溯淵源於往古姓氏由其所生考典籍於當年我祖非無所自ꎬ遐思虞帝誕自姚墟姚氏之族於兹以啓由虞而后累朝固罕見名臣而自漢以來數代實不乏英俊試思姚期佐漢雲臺標功臣之名姚崇仕唐宰相肇開元之治而且瀛洲同步姚思濂躋學士之班益邸盡言姚明白著正人之目唐有姚洪表忠貞於史册元有姚樞倡文化於北方然有開於先者而猶期其可繼於后也幸至明初我祖伏一公責專隊長職掌緑旗迨爲軍轉而爲農同旗依然同伍始而肄籍江西繼而遷居隨南當時漕運既開漕米之轉輸宜急以故宗族雖盛宗支之淆濫難知是蓋急公忘私以致譜牒之未修棄家從國并致祠宇之未建耳至清光緒初玉田國琳公鳳林峻德公慨然有敬宗收族之念倡議修祠發追遠報本之思沿族取費厚薄有持平之公心貧富無均輸之私意捐資既足買田買屋姚家冲地點可知産業既立祭祖祭宗姚氏祠粢盛有賴后因數楹莊屋不足以讬先靈幾畝薄田不足以供享祀於是鳳林公又邀同族紹唐公漢翔公玉田公連杰公暨孫父明公等商議在各公項捐谷逐年存積存之有余而后在陳家嘴購基地一塊修建祠堂且又抄録宗譜此莫大之盛舉誠鳳林公之雅意亦同事諸公之贊成也 惜事將遂而鳳林不禄工未成而諸公俱逝孫思祠堂譜牒之事誠不能不悚惶焉今當教讀之暇奉業師秉鈞之命商議修譜而又以孫襄助其事孫才庸識淺因其所筆者筆之因其所削者削之序昭序穆分派分支庶有誤於前者一誤不至再誤可傳於此者永傳不至失傳惟先人之字派不一端斯后人之辨别難一致其間恐有支派難知者有親疏難曉者甚至有父子兄弟倒置者此誠孫之所末可如何者也嗟乎此必俟后之賢孫考其悖謬補其缺失以成一完全宗譜此乃孫之所厚望也夫此序
峕
民國八年歲次已未仲冬月 穀旦
十六世裔孫秉衡謹撰
《姚氏初修家乘序》(译文)
宇宙世界在远古时期只有两种颜色——青色和黄色,这两种颜色区分开了夜晚和白天,世界混沌初开,渐渐地呈现出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象。羲和与神农创造了万物生灵,是万物起源的祖先。
追根溯源,有文明记载的上古姓氏由此而诞生。这些传说来自于典籍,记载了那个时期的变迁和发展,并非我们的先祖凭空之遐思。
虞帝诞生于姚墟,姚氏家族由此起源,开始繁衍发展。自虞舜之后,有几个朝代罕见姚姓名臣(因为历史的原因)。但自汉朝以来,姚氏英才俊杰辈出。例如:姚期佐汉,云台标功臣之名;姚崇仕唐,宰相肇开元之治;而且著名的历史学家,同样仕唐的瀛洲姚思濂跻身于十八大学士之列,他的著作《陈》《梁》二书,是《中国正史》二十五部中的两部……一时半会数不完;还有姚明白著正人之目,唐有姚洪忠表贞于史册,元有姚枢倡导将汉文化传于北方……这些姚姓名人不但在当朝璀璨夺目,而且名垂青史!
庆幸的是,明朝初年,我始祖伏一公,时任队长,职掌绿旗,战时则为军,不战时则为农,都驻扎在同一个地方保持着军队的建制。开始时戍卫巡防在祖籍江西,继而迁居随南。
当时漕运已经开通,漕米转运紧急的原故,无暇顾及家族事务,家族虽然兴盛,但是各支各房混淆不清。都是因公而忘私以至于族谱未修,弃小家为国家以至于祠堂未建。
一直到前清光绪初(1875年左右),玉田公(国琳),风林公(峻德),慷慨热情地倡议修建祠堂,积极地宣传要寻根溯源,认祖归宗,传承家风,弘扬祖德,发扬光大姚氏家族,提高家族凝聚力的正能量思想。
倡议一出,大家积极响应。接着,开始挨家挨户地收费,每家贫富不均,收费酌情而定,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并每家每户去说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筹齐了资金。
于是在姚家冲地点买田买屋,建立起来了祭祖祭宗的姚氏祠堂,从此以后,祭祀先祖有了专门的地方,祭祖的费用也有了依赖保障。
但后来因为数间房屋不足以托先灵,几亩薄田不足以供奉祭祀。于是,凤林公又邀同族绍唐公,汉翔公,玉田公,连杰公和我父明公等商议,大家约定,在各公项捐谷,年年存积,存之有余后又在陈家嘴买地基一块,动工修建祠堂。同时又抄录宗谱,这真是莫大的盛举啊!
真诚地感激凤林公首先提出了这么好的倡议,和同事诸公的齐心协力,各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应痛心惋惜的是族谱还没修好,祠堂还没完工,凤林公就带着他未竟之事业,遗憾地与世长辞,其他的几位倡导者也都相继辞世。我寻思着祠堂和家谱事,真是夜不能寐,惶恐不安啦!
今当教读之闲暇,奉业师秉钧之命,再次商议修谱,又命我襄助其事。我自思才庸学浅,不过,按照世系年表和草谱上的记载认真核实校正,正确的记录下来,不对的予以改正或删除。序昭序穆,分派分支,很多前辈的资料有误,但是不能再将失误传入后世,一误不至于再误。情况属实校正后让其永传,而不至于失传。
惟一担心的是先祖们的字派不一样,这会让后世子孙难以辩别一致,其间恐有支派弄不清楚者,亲疏远近难以知晓者,甚至父子,兄弟辈分颠倒者,这是我最担心的事情,如果真的混淆不清,该如何是好呢?唉!这必须等待后世贤孙,考证出不符合情理的,予以改正,补上被遗漏宗亲的资料信息,以编纂成一套全面,完整的族谱,这是我对你们最大的厚望啊!
此序
十六世裔孙秉衡(迎南)谨撰
一九一九年(民国八年巳未仲冬月)十一月吉日
《姚氏重修家乘序》(老譜原文)
竊維一國之政記諸史一家之事記諸譜其立表同其列傳同其編年紀月同其屬辭比事亦無不同然史非改玉易步不修而家乘萬不可數十年不修昔龍門子曰三十年不修譜子孫比之不孝遲之又久恐一時老成凋謝文獻不足后起者愈難爲力况人丁之散處异地天各一方不有譜以紀其親疏遠近未有不如蘇子雲族人而途人也夫族人而至等如途人則喜不慶憂不吊吉凶不相問勞幸而一堂聚處不維尊卑莫辨而面貌亦不相識不幸而天各一方恐他年萍水相逢有不僅如蘇子所雲族人而途人將族人而异國人矣此譜之不可不修也修之不可不汲汲也然兹事體大要非群策群力不爲功仍希吾族等一德一心不辭勞苦毋觀望毋退縮則輕而易舉焉於是商議族衆各負仔肩祖塋之某山某向某人擔負丁口之生年死月歸某人擔負挨户沿山一一稽考疑者缺之實者紀之無遺漏之處無附會之詞統系昭然宗派秩然昭穆麗然尊卑肅然俾后之子若孫覽是編者仁人孝子之心油然而生世代雖遥而一脉之源昭然若揭山川雖隔而兩地之誼藹然可親循流以溯源由本以及末某山某邱吾先祖之墳塋也某縣某村吾先人之后裔也可知一身化而爲千萬人之身而千萬之身之血脉所流傳則思吾之身即祖考之身凡所以愛其身以及其 祖考者宜用其孝矣則思子孫之身凡所以愛其身以及其子孫者宜用其慈矣用其孝則尊尊之道立用其慈則親親之誼明而尚慮夫族人而途人而异國人耶是爲之序
峕
民國二十七年歲次戊寅季夏月穀旦
十五世裔孫景崇謹撰
《姚氏重修家乘序》(译文)
我自认为一个国家的政事都记录在史书上,一个家族的事情都记录在族谱中。一样列表,一样编写人物传记,一样编年纪月,同样按顺序记载史料档案,没什么不同的。
有区别的是,史书上所记载的,是国家发生了重大的事件才记载,然而家谱却万万不可时隔几十年不修谱。昔日龙门子说:“三十年不修谱,子孙就会攀比着不讲孝道。”间隔时间太久,恐怕族中有老人年迈去世,又不曾留下文献资料,那么后世子孙要查询他的生平资料,就难以为力了。
况且族人散居异地,天各一方,没有族谱记载,怎么弄得清楚亲疏远近?!如果连亲疏远近都不知道岂不如同北宋文学家苏淘所说:族人相见形同路人一样,我们本来是一个家族的人,何至于形同路人?有喜事不来庆贺,有忧事不去吊唁,有开心的或不开心的事也不相互问候一下。偶尔有机会聚集在一个地方,长辈晚辈亦难分清,而容貌也不认得了。
更为尴尬难堪的是,为了生计你我天各一方,说不定有朝一日我们会萍水相逢,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不仅仅是苏子所说的形同路人了,极有可能误认为本族的宗亲是外国人呢!
此谱之所以说不可不修啊!此次修谱不可以不积极啊!然而,修编族谱是一项很浩大的工程,非群策群力不可,不要怕浪费了精力。希望我族的宗亲同心同德,不辞劳苦,不要观望,不要退缩,“人心齐,泰山移”!就会轻而易举地完成这项工程。
于是商议族上众宗亲各自担负起责任,祖茔葬之某山、某向,族人生卒年月,都具体到某个人负责统计整理。挨门挨户一一登记,沿山沿丘一一稽考,无一处遗漏,弄不清楚的空缺着,有凭有据的记录下来,绝不附和迁就马虎从事。
支系繁衍一目了然,辈分排行秩序井然,昭穆主次清晰历然,尊老敬祖之心肃然!
期盼后世子孙看到族谱上的记载,如同现在我看族稿的感受一样,仁人孝子之心油然而生。世代相隔虽然遥远,但是一脉相承之源昭然若揭。高山大川虽然阻隔,但是我们是一家人,血浓于水的亲情友谊让彼此永远心连心。循流以溯源头,思本以寻根末,某山某丘那里有我先祖的坟墓,某县某村那里有我先祖的后裔。
可否知道一人之身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繁衍化为千万人之身,而万千人之身实际上是拥有同一种基因,同一种血脉在流淌传承。应该想到我们的身体就是祖先之身。父母给予了我们的生命,我们在珍惜生命的同时,也应该想想父母含辛茹苦地将我们抚养成人时的艰辛,好好想想怎么样去尽一份孝心。由此推理子孙们也继承了祖先的基因,祖先的血脉,所以喜欢自己儿子孙子的也要举一反三,要用慈祥仁爱之心好好地抚养教育他们成才成人,就算成不了才也要成个人!
都存孝心则尊老敬老蔚然成风;都怀慈爱则血浓于水的亲情更浓更纯!
怎么再去忧虑我族族人如同路人甚至如同外国人呢?是之为序。
十五世裔孙景崇(凤阶)谨撰
一九三八年(民国二十七年戊寅)六月吉日
《姚氏續修家乘序》(老譜原文)
從來有始貴有終有作貴有述蓋有始而無終則事不濟也有作而無述則美弗傳也若我族譜稿始抄於鳳林公繼抄於秉鈞公一則略有其稿一則有稿而未成二公孤誼苦心作之於前莫不賴后人之繼述也况今逾廿余年之久迭遭匪亂人多流離而譜稿又遺失數本難以清出其所幸存者、惟有二部二部之中又多缺漏而不全倘猶是因循苟且無意續修則微特無以繼二公之志不且無以對祖宗乎竊思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祖也者子孫千億之所出也人不修譜是不能尊祖不能尊祖則不能敬宗不能敬宗則不能收族予年既邁尚昧不知此則生平讀聖賢書其謂之何但恨眇眇庸才難效伏櫪之驥區區淺見差同坐井之蛙所以再三思之難免悚惶不禁耳然而責無旁貸義不容辭於以繼二公之志於以聯族人之心於以慰祖宗之靈於以示子孫之訓且條分縷晰分派分支序昭穆别遠近辨尊卑俾百世而下知疏必自親始遠必自近來如浩浩之水其流也萬派其源必有所自也森森之木其發也萬枝其本必有所出也后人明乎此勢必篤親親之義勢必明長長之文又焉至同室操戈致啓鬩墻之釁耶夫如是則我 族孝友之風如是乎可期我族發達之基亦如是乎可望
峕
民國二十七年歲次戊寅季夏月榖旦
十六世裔孫秉衡謹撰
《姚氏续修家乘序》(译文)
从来想成功地做好一件事情,最难能可贵的是要有持之以恒的意志和坚持到底的决心。想完成一部著作有素材有构思还不够,更应该有感人至深的情节去叙述。试想有了好的开端,却没有持之以恒的决心,最终只能是虎头蛇尾,半途而废。一篇文章有了好的题材和构思,如果没有真情实感来叙述,也是很难被传颂的。
如同我族的族谱文稿,开始由凤林先生主持编纂,而后由秉钩先生继承编纂,一则保留了部分文稿,一则有原稿却没有完成。
二位先生为了编写族谱而苦心孤诣,虽然说没有完成夙愿,但是真诚地希望后世之人来继承,担负起编纂族谱的重任,以完成这个共同的心愿。只是到今天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又逢乱世,多次遭遇匪患,很多宗亲为了生计,不得不背井离乡,流离失所,族谱原稿也遗失数本,难以找全,只剩下两部,两部之中又缺页很多也不全面。
尽管只是两部残稿,还是依稀可见这些文稿凝聚了二公的心血。倘若我等因循荀且,不能尽心竭力地续编族谱,这样不仅辜负了二公的遗志,而且百年之后也无颜面对列祖列宗啊!
我自认为万物来自于无垠的苍穹,依赖阳光雨露的恩泽滋润才得以茁壮成长,而我们人类则来源于祖宗的庇佑才得以生生不息,兴旺发达。子孙千亿实际上是来自于一个祖先。为人子孙不修谱是对祖先之不尊,不能尊祖则不能敬宗,不能敬宗则不能团结族人而将姚氏家族发扬光大!我等已经是年迈之人,如果尚且愚昧到还不能明白这些道理,那么生平读了那么多的圣贤书,岂不是白读了?请问有什么用……
但恨自己渺渺庸才难效伏枥之骥,区区浅见如同井底之蛙。所以再三思虑仍然难免面红耳热,惊悚惶恐……然而仍然责无旁贷,义不容辞!于以继承二公之志,于以团结族人之心,于以慰藉祖宗之灵,于以昭示祖训与子孙。分派分支,昭穆顺序,远近亲疏,字辈排行,每一处都条分缕晰,一目了然。
望我姚氏家族的后世子孙,一定要明白,宗亲虽远却是一脉相承,同根而生。有如浩瀚江水汩汩长流,万条支流必然来自同一处源头。如茁壮成长的大树葱葱郁郁,万枝竞秀,却来自同一根系,同一方土壤。
后世子孙若明白这个道理,一定会珍惜血浓于水的亲情厚谊。必然会明白每一篇文章教育我们尊老爱幼的良苦用心。又怎么会有兄弟不和,甚至同室操戈,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产生隔阂和纠纷呢?
人人都尊老爱幼,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优良家教必然会蔚然成风!以此为基础,我族兴旺发达,繁荣昌盛,一定可以值得期待并且大有希望!
一九三八年(民国二十七年岁次戊寅季夏月)六月 吉日
十六世孙 秉衡(迎南)谨撰
《序》(老谱原文)
近仁
予幼時從伯父秉衡公肄業鄉校常見秉衡公於課徒之暇呻吟如有所作或高聲頌及家之有乘猶國之有史之句予爾時雖知其有所作究不知其何所爲也迨秉衡公賓天彌留時猶喃喃謂予曰汝等讀書一場除報國而外其余之唯一目的則以完成族譜爲急務遂將平日所撰之稿及先秉鈞公等所撰之稿逐一交予予本擬從速舉行以繼先人之志奈盧溝事變神州陸沉予因在家不能從事戎行繼膺任保甲日應潮流無暇内顧迨中日戰争結束后予遂慨然擔負又沐族侄佑民玉衡等極力勷助故得潦草完成先靈聊慰但文獻不足杞宋難征年湮代遠者支派之紛歧誠恐未爲確定尚冀人文蔚起后輩多高陽高辛之族補過拾遺修飭盡行人子羽之雅此予之至願也是爲序
峕
民國三十六年歲次丁亥孟春月穀旦
《序》(译文)
近仁(瑞霖)
小时候我一直跟随着伯父秉衡公在乡校里读书学习,经常听见秉衡公在授课后的闲暇之余,吟诵一些好像是他自己所创作的文章,时而低沉,时而高亢:“家之有乘,犹国之有史也……”这样的句子。我当时虽然知道秉衡公写了很多文章,却又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伯父为何一直要写这样的文章呀?
直到秉衡公宾天弥留之际,才断断续续地对我说:“你们读了这么多年的书,除报效国家而外,还有一个唯一的目的,就是完成族谱为当务之急”。并将平日所撰写的文稿以及先前秉钩公等所撰写的族谱文稿逐一地交给了我。
本来我拟订了计划尽快实施将族谱编纂完成,以继承先人的遗志,完成先人的夙愿。
无可奈何的是,国内国际风云突变,爆发了震惊世界的卢沟桥事变,中日爆发战争,神州大部沦陷……
我因为在家,不能入伍从戎保家卫国,继而担任起了保长,甲长之职。每日公事繁琐,如潮水般涌来,没有时间来顾及宗族事务。
直到中日战争结束。我立马毅然决然地担负起编纂族谱的重任。同时又得到族侄佑民,玉衡等宗亲的极力相助,这才得以潦草完成。终于可以告慰先人在天之灵,完成了他们的夙愿!
但是由于文献资料不足,杞宋无征。很多资料找不到确凿的证据证明,有些年代太久远的先祖,还有派别分支,恐有谬误分歧,真的很担心有些定论不完全是正确的。
还寄期望于人文蔚起的后世子孙,多出一些像高阳高辛这样的旷世奇才,来订正族谱上不和乎情理的失误,补齐被遗漏了的资料信息,尽行人子羽之雅意。这是我最大的心愿啊!
是为序!
一九四七(民国三十六年岁次丁亥孟春月)年正月吉日
《隨南姚氏宗譜告成跋》(老譜原文)
族之有譜猶國之有史也國無史無以知興替族無譜無以備遺忘然則譜可遲之久遲之又久而不修哉余族原籍江西明初遷移隨南迄 今六百余年已傳二十余代僅有各分之草譜以系之長此以往則祖宗之靈冢遺骸必多而失其傳子孫之支分派别或漸而失其序后嗣焉能辭責故端廷先生倡之於前迎南先生和之於后搜集草譜冶合一爐費煞苦心將就剞劂惜皆捐館而終止迨丙戌歲冬瑞霖玉衡佑民炳若乃繼其志經營計劃不遺余力購辦材料採訪規模景亦相與贊勷至丁亥春而譜牒始告厥成功而今而后世世子孫披覽斯譜自能瞭如指掌朗若觀火知余族宗支蕃衍共有幾支言及某邱某壑則曰此余先祖某公之靈冢也言及某村某地則曰此余先祖某公之苗裔也相與共高曾者凡幾輩相與共祖父者凡幾人又何慮祖宗之靈冢遺骸而失其傳子孫之分支派别而失其序哉但願后世子孫繼此續修庶幾瓜瓞綿綿足以聯其情子孫繩繩不致墜其緒此景之厚望 焉是爲跋
民國丁亥年仲春月穀旦
十五世孫景崇謹跋
《随南姚氏宗谱告成跋》(译文)
族有族谱犹如国有《史记》一样重要,一个国家如果不把历史记录下来,后世之人就无法了解每个朝代的兴盛和衰落。一个家族如果没有族谱来记载,若干年以后,谁还记得清祖先的灵冢遗骸,生卒年月?而分支派别,长幼尊卑也会混淆不清。既然如此,族谱怎么可以迟之久,迟之又久,一再拖延而不修呢?
我族原籍江西,明朝初年迁移到随南居住,迄今为止已经有六百余年,传承了二十多代,仅有各个分支的草谱来延续。长此以往,则祖宗的灵冢遗骸必然会大多数失传,子孙后代所属的分支派别也会渐渐地混乱而没有秩序,我们这些后世子孙难辞其责啊!
因此瑞廷先生率先提出倡议,随后迎南先生积极支持。开始搜集草谱以及各种资料信息,然后集中在一起,逐一清理,千头万绪,煞费苦心,辛苦自是不言而喻。好不容易族谱文稿编纂结近尾声,马上就可以进行排板印刷,遗憾的是端廷,迎南两位老先生先后辞世,一切不得不中止……
直到一九四六年冬,瑞霖,玉珩,佑民,炳若等商量继承先人的遗志,一起来完成先人没有完成的事业,将族谱编纂完成。于是将计划付诸行动,大家齐心协力,计算规模,购买材料,我也高兴地帮忙协助。
一九四七年春,谱牒排板印刷顺利完成。从今以后,后世子孙若翻阅此谱自然能熟知先祖,了如指掌,明若观火。知道我族宗支繁衍共有几支,提起某山某壑,就会说这里有我先祖某公的灵冢。提起某村某地,也会说这里住居着我先祖某公的后人。
我与哪些宗亲共高祖,共曾祖,又与哪几位宗亲共祖父。如此这般,何必再去忧虑祖宗的灵冢遗骸找不到地方,为后世子孙的分支不清、辈分不明而感到担忧呢?
但愿后世子孙以这次续修族谱为起点,我们姚氏大家族瓜爬绵绵,家兴族旺,血浓于水的亲情永存!子孙绳绳,繁荣昌盛,不至于完不成先祖们没有完成的事业。这是我对你们的厚望啊!是为跋。
十五世孙景崇(凤阶)谨跋
一九四七(民国丁亥年仲春月)年二月吉日
《跋》(老譜原文)
近仁公(瑞霖)
從來敬宗收族必建祠宇分支别派必賴譜帙吾族宗譜雖經極岩兄創修於前伯父秉鈞秉衡公重修於后然均系墨抄未付剞劂迨至老成寥落時局日遷以致束置高閣繼志無人今幸族侄佑民熱心公益與予商議吾族之譜有稿更不能不汲汲修焉若遲之文獻遺失欲修無從着手也予再三思之恨才疏學淺悚惶莫勝然而責無旁貸義不容辭於以繼二伯父之志於以聯族人之心於以慰祖宗之靈於以示子孫之訓只得經理擔任一切依次照辦切實進行不數月而剞劂成功如願以償此亦祖宗之英靈未泯也然譜雖草創而於世系之源流支派之蕃衍亦皆有條不紊瞭若指掌較之前譜實屬完備但吾族領譜者尚其細心披閲遵守條ꎬ遂將家訓宗規告諸后輩閲畢后即敬謹收藏勿得褻瀆更勿得任意抛擲等若瓮頭一書致令雨濕霉爛蟲鼠殘缺者也謹跋
《跋》(译文)
近仁公(瑞霖)
从来尊敬长辈,祭祀祖宗,搞好团结,提高家族的凝聚力,一定要建立祠堂。分清支系,识别辈分,必须要依赖族谱上的记载。
我族族谱,虽然经过极岩兄编辑整理在前,伯父秉钧秉衡公重修整理于后,但是均系手抄,没有经过排版印刷。等到年迈去世,时过境迁,不得不束之高阁,无人问津也无人继承其遗志了。
今天,庆幸有族侄佑民热心家族公益事业,来与我商议:现在我们的族谱有手抄原稿,切不可消极怠工而不修,倘若一再拖延,族稿遗失,要想再修谱,岂不是无从着手,难如上青天?
我考虑再三,只恨自己才疏学浅,悚惶忐忑不安,唯恐难以胜任。然而责无旁贷,义不容辞!于以继承二位伯父的遗志,于以团结族人之热心,于以告慰祖宗之英灵,于以将祖训昭示给子孙。
只得承担起一份责任和义务,依次办理,切实推进。不到数月,排版印刷成功,终于如愿以偿。这也是祖宗英灵未泯,庇护保佑的结果啊!
虽然这套族谱从审稿,校对,印刷有些过于匆忙,不是那么地十全十美,但是对于世系之源流,支派之繁衍也应该称得上是有条不紊,了如指掌,较之前谱(手抄本) ,更为全面更为完善。
但请我族领谱者,一定要细心阅读,遵守条律规章,并将家训族规告诉给后世子孙。阅读完毕后慎重珍藏,不得亵渎!更不要像对待盖在瓮口上的旧书旧杂志一样,没心没肝地随意抛掷,胡乱涂鸦或者不被珍惜,以至于被风吹雨淋而霉烂,以至于遭虫蛀鼠咬而残缺,这是最大的不敬啊!
谨跋
《宗譜凡例》(老譜原文)
吾族之譜創修於前清光緒丁酉年自明迄清閲年數百其間當不無孝子、節婦幽光潜德之人祗以代遠年湮無從稽察付之闕如無任浩嘆譜書與史書不同史書寓春秋之義善者褒之惡者貶之譜書則不然善善則從長惡惡則從短是以碌碌無可稱道者則略而無道非略也從短之義也其義行卓著存心正直者則表揚贊頌揭入正傳者非過譽也從長之義也至生存之人其嘉言懿行雖足爲后世子孫法仍概置不録者恐后先變節也先人手筆即先人之手澤所作詩文傳記堪垂不朽者必謹録一二以示后進男子生三月不爲殤七歲爲無服之殤俱不書八至十一歲爲下殤十二歲至十五歲爲中殤僅書其名於父下不出正傳如祠之祔主也十六歲至十九歲爲上殤及二十歲以上有諱字者雖無后嗣皆當明列於年表以成人也昔張藻畫松生枝爛熳綴以枯枝大造消息之機於此亦可互參女子未嫁而卒者不書以未成人婦也婦雖已聘未及於歸廟見而卒者不書以未成婦也譜所以辨真僞昭世守故或螟蛉异姓例應擯斥不録神不享非類民不祀非族之謂何吾族敢爲此背本滅祀之舉哉婦爲夫所出或夫亡再醮有出者於夫位下但書其姓而不加氏字爲其有子也若無出不書壽居五福之先凡五十晋幾六十晋幾壽言系出名人手筆者必 録享年七十八十九十之匾額出於名人題贈者固在所必録即出於親戚故舊者亦必大書特書何則人生七十古來稀况八十九十乎至 其壽言之必録更無待言矣
士爲四民之首凡博得一衿及高小以上畢業筮仕某省者必書舌耕鄉里以教讀營生者亦書蓋斗室窮經孰不欲揚名聲顯父母以爲宗族交游光寵不幸窮而在下以子曰詩雲爲生涯雖青氈坐破處於境之無可如何然藝圃無年荒自是名教中樂事又何可以終身寒素使之湮没無聞耶
《宗谱凡例》(译文)
(一)我族的族谱,最早创修于前清光绪丁酉年( 1900年)。从明朝到晚清,经历了数百年,这期间不泛孝子、节妇,幽光潜德的先祖,只是年湮代远无从稽察考证,一些本应该流传下来的人或事却失传了,只能仰天长叹,无能为力。
(二)谱书与史书不同,史书寓春秋之义,善者极力褒扬,恶者尽力贬谪。谱书则有所不同,善善者从长,恶恶则从短。是以碌碌无为没有什么值得表彰的人,并不是有意地去省略不写,是长话短说,轻轻带过即可。其忠孝礼智信品德高尚,正直无私的人,则表扬赞颂,把他的传记刊登在族谱上,不是过分地去表扬,而是为了更长远的教育意义。至于生存在世的宗亲,其嘉言懿行,虽然完全能成为后世子孙的榜样,仍然一律置之不录入,因为恐怕他以后变节变坏。
(三)先人手笔,即先人的手册,所作诗文、传记,堪垂不朽者,必谨录一二,用以启迪教育后孙。
(四)男子生三月不为殇,七岁为无服之殇都不要记载,八至十一岁为下殇,十二岁至十五岁为中殇,仅书其名于父下,不出正传,如祠之衬主也。十六岁至十九岁为上殇,及二十岁以上有讳字者,虽无后嗣,都应当明列于年表,因为已经成人了。昔日张藻画松、生枝烂慢,故意点缀些许枯枝,用以烘托出生动的意境,这些可以用以借鉴参考。女子未出嫁而去世的不书,因为她还没有成为人妇。未婚妻虽然订亲,但是没有拜堂成亲而去世的也不要记载,因为她还没有成为人妻。
(五)族谱上能辩别清楚历代先祖,光大显扬祖先节操,因此蟆岭义子,或者外姓之人坚决抛弃不得录入谱中。神灵不会享用外族的祭祀,族人也不会祭祀外姓神灵。难道我们敢违背祖训作出灭祀的行为么?!
(六)媳妇以丈夫为依赖,如果丈夫死亡后有再嫁人的事情发生,于丈夫的名下只写她的姓,而不加氏字,因为她有子女了,若无再嫁的事情就不要这样书写。
(七)寿居五福之先,凡五十多岁、六十多岁,祝寿的言辞若是出自名人手笔的必须要记录。享年七十、八十、九十的匾额,出于名人题赠者,一定要记录。如果出于亲戚故旧者、也应该大书特书,为何?人生七十古来稀,况且八十、九十岁啊!来给他祝寿的言辞必须记录下来,这毋须多言呀!
(八)“士、农、工、商”,士为四民之首,凡是取得功名以及高小以上毕业、仕途顺利供职某地为官者必须要记载,教书育人以此为职业者也要记载。还有那些居住在陋室矮屋里,苦读诗书,研究学问的人。谁不情愿扬名声、显父母、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可是不幸穷在当下,以诗云、子曰为准绳者,虽然穷困潦倒,青毡坐破,处于逆境又无可奈何,然而艺圃是不会长期荒芜的,名教之中自有快乐的地方,又怎么可以因为他们的清贫,而使之湮没无 闻,不予以记载呢?
新编族谱凡例
一、本族谱以一九四七年老谱为依据,于二O二〇年七月启动的第二次随南姚伏一公后裔族谱续编成册的。本次修谱信息文字均以现代白话文形式呈现。
二、一九四七年以前族谱内容中宗亲信息将原繁体字化为简体字按老谱内容不变登录,以老谱《凡例》为指引参阅。
三、二O二O年第三次族谱续修内容沿用了老谱格式,登录了一九四七年成谱后至二O二一年四月三十号间的宗亲信息。根据新时代“男女平等”的原则,在此次续编族谱过程中,姚家出嫁女儿、女婿采取自愿登录的原则登录至二〇二一年四月三十号为止。
四、本次续编族谱中除“德”字辈外,其余每房﹑每辈后预留一个幅面,以备后期各房支添人进口登录信息之用。
五、老谱中的“簪缨录”在新谱更名“芳名录”,凡符合下列条件的族亲以自愿申报为原则,皆收录其中:
1、党政机关任职的副科级或同等职级以上的公务员。
2、军队中担任副营级以上职务或被授予上尉以上军衔的军官。
3、企事业单位中具备高级职称(含副高级、正高级)的专业技术人员,其中事业单位包括综合管理类八级以上职员。
4、个人所有或控股企业净资产500万元以上且对宗族有突出贡献的人员。
5、获得省级(含省直属单位)以上表彰、奖励、荣誉称号的人员。
6、其他需要单独撰写人物传记的人员。
7、姚家媳妇、女儿、赘婿符合上述条件的,应当编写人物传记,其他女婿可以简略。
六、为方便后世人阅读,老谱中文言文在此次编写过程翻译成白话文。由于水平有限谬误在所难免,恳请广大宗亲指正。
《家規十則》(老譜原文)
嘗考朱子家禮君子將營宫室先立祠堂祠者嗣也爲先靈妥侑之區 即爲后嗣勸懲之地凡我族人爲士爲農爲工爲商能各執其業聰聽 祖考彝訓者族人共奬焉倘棄職業攻异端不孝不弟不忠不信不禮 不義不廉不耻者則有家法在焉族人權其事之輕重懲之庻吾族善 者益臻於善惡者亦無不化爲善矣爰擬家規十則臚列於后一曰崇 孝養人爲父母所生不知孝道如禽獸一般試看烏能反哺羊能跪乳 禽獸無知尚有天性豈面見然人面而不知有親乎如有忤逆不孝者誼 祠重責之一曰序長幼隅坐隨行禮有明訓弟子進退跬步宜嫻禮儀 不可忘其名分如有少凌長下僣上者誼祠重責之一曰别内外易曰 男正乎外女正乎内記曰内言不出於梱外言不入於梱内外别而家 道乃昌如有男女混雜内外不分者誼祠重責之一曰敦親睦親者屬 也先祖而相聯屬者也先王之道首在親親遠而一本近而九族總宜 敦和睦而戒囂凌如逞富强以戕骨肉我族人如有背家族之誼者則 先祖在天之靈必隱如痛恨更當誼祠重責之一曰勸耕織人生貴有 恒業男以耕種爲本女以紡織爲功衣食足然后禮義可興如有怠惰 自安閑游廢業者誼祠重責之一曰謹喪祭喪祭兩件與食并重喪止 乎哀祭止乎敬慎終追遠道如斯在如有臨喪不哀致祭不謹者族人 面耻之一則擇婚嫁胡康侯先生雲娶婦須不若吾家則婦之事舅姑 必謹嫁女須勝吾家則女之事人必戒朱柏廬雲娶媳求淑女勿用厚 奩嫁女擇佳婿勿索重聘宜擇清白人家齊家之道原寓於此一曰匡 習尚人貴立志志立則所習者端人貴修身身修則所尚者正爲父兄者當自戒其習尚爲后輩典型望族人共爲匡救勿陷於罪如有所尚 不端所習不正者族人共責之一曰淡酒色惟酒與色人生不免但酒 爲釀禍之根色爲伐性之斧若沉湎其中勢必至傾家殞命願族人淡 然置之勿以爲念一曰戒洋烟當今之世足以累人者惟洋烟耳士爲 所累則名難成就農爲所累則田必荒蕪工爲所累則藝必棄置商爲 所累則囊無贏余願吾族之未吸者應視之若浼慎勿以爲俗尚而不 爲之戒也以上家規十則實爲正家之原不憚諄諄告誡無非勸善懲 惡之意倘有不守規條玷辱祖宗者合族禀官處治殆自貽伊戚后悔 難追也夫族人其共懔之
《家规十则》(译文)
曾经研究过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朱子家礼》,一个正人君子,如果想成家立业,有所作为,必须要支持修建祠堂。祠堂是庇佑后世子孙兴旺发达的殿堂,不仅仅只是用来祭祀先祖,而且还是对后世有过之人,劝说惩戒的地方。
凡是我姚氏家族的后裔子孙,为士、为农、为工、为商,一定要安分守己,兢兢业业。对能认真聆听祖宗教诲者,我们大家一起为他点赞鼓掌!
倘若不务正业,走歪门邪道,不孝、不悌、不忠、不信、不礼、不义、不廉、不耻者,则有家法在此伺候!经过调查清楚后,视其情节轻重对他进行惩罚。并从家族中选择充满正能量的人和事,优中选优进行宣传,对那些品行不端的人言传身教,让他们迷途知返,弃恶从善。
于是拟定家规十则.列示于后世子孙:
(一)崇孝养:人为父母所生,不知孝道,与禽兽又有什么两样?试看乌能反哺,羊能跪乳,禽兽无知 ,尚有天性,难道我们长了一张人脸,却不知道还有生我养我的父母双亲么???如果有忤逆不孝的人,应该带进祠堂重重责罚!
(二)序长幼:尊老敬长,坐立随行,都有明确的规矩诫训,晚辈子孙在长者面前,进退小步慢走,讲规矩,懂礼仪,不可忘记了自己的年龄辈分。如果有年轻人欺凌长者,以下犯上者,这样的人应该送进祠堂重重责罚!
(三)别内外:《易经》中这样说:男人在外面要堂堂正正,顶天
立地。女人在家里要规规矩矩,相夫教子。闺房内的事情不要向外说,工作上的事情也不要向内说。内外有别而家道一定会兴旺发达!男主外,女主内,如有男女混杂,内外不分不守规矩者,这样的人应该带进祠堂重重责罚!
(四)敦亲睦:什么是亲属关系?有一个共同的先祖而相关联,拥有共同的基因。以前的明主圣君在一点上做的很好,第一个要感谢的是自己的本族宗亲,说远点他们是一个祖先的后裔,说近点还是五服之内,九族之中,自己的事业必须要他们的拥护帮助。总的来说是要好好的敦亲睦族,而戒嚣张跋扈,盛气凌人!如逞富强残害骨肉,有违背家族团结的行为,则先祖在天之灵必然会深恶痛绝,更应该送进祠堂重重责罚!
(五)劝耕织:人生在世,最珍惜的是有一项稳定的事业,男以耕种为本,女以纺织为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后,礼义才可兴盛。如有怠慢懒惰,不思进取,得过且过,闲游废业者,应该送进祠堂重重责罚!
(六)谨丧祭:丧事和祭祀两件事,与吃饭一样重要,丧事止乎哀伤,悼念;祭祀止乎于敬重。我们要慎重地办好丧事,缅怀先祖的功绩品德,这个世界上的孝道之心自然会蔚然成风。如果有丧不去哀悼,祭祀的时候不恭谨诚实,族人当面予以斥责。
(七)择婚嫁:胡康侯先生说:娶媳妇须要娶家境不如我家的,则那些七大姑八大姨的言词必然谨慎,不敢挑拨是非。嫁女儿婿家须胜过我家,则女儿不敢肆意妄为,跋扈任性,必然安分守己,恪守妇道。朱柏庐说:娶媳妇要找通情达理,心地善良的姑娘,不要贪婪厚重的嫁妆。嫁女儿要选择一位好女婿,不要索取贵重的聘礼!应当选择品德高尚的清白人家。齐家之道,无非是修身养性自律。以德治家,何愁家道不能兴盛?寓意就是这个意思。
(八)匡习尚:人贵有志,立有志向则有了向上前进奋斗的目标。人贵修身,身修则品德高尚才能言行一致,德才兼备。我们这些为父辈长之人,为兄年长的人,自当戒掉陋习,加强自身品德修养,为后辈树立榜样。望族人共同学习,提高自身修养,切莫因为品行不端,走上歧途!如有品行不端者,恶习不改者,族人共同来谴责他!
(九)淡酒色:人生在世,惟酒与色,是难以避免的。然而酒为酿祸的根苗,切记不可贪杯,凡事有度,适可而止。色为伐性之斧,若迷恋于美色,无异于自毁前程,处理不妥甚至会倾家荡产,危及生命。愿族人淡然置之,勿以为念。
(十)戒洋烟:当今这个世界上最害人的东西,唯有洋烟!士大夫若吸食上瘾,则身败名裂。农民若吸食上瘾,则田地荒芜。工匠若吸食上瘾,则技艺必然会丢弃失传。商贾若吸食上瘾,最终则囊无一文!愿我族中未吸食洋烟上瘾者,应避之若浼(躲避甚至还来不及,生怕沾污了自己),切莫以吸食洋烟为时尚时髦而染指它!
以上家规十则,实为正家之道,苦口婆心地谆谆告诫,无非是惩恶扬善之意,倘若有不守条律规章,玷辱祖宗名讳者,我们家族的人一齐将他扭送官府禀官处治,到时候大祸临头,完全是咎由自取,后悔莫及啊!我们家族的人要毫不留情地一起呵斥他!
后记
全族宗亲关注已久的《姚氏宗谱》,经过全体编修成员近两年时间的不懈努力,终于得以付梓!这部谱谍的成功出版,是姚氏家族一件可喜可贺的大事。
姚姓是中国汉民族最古老的八大姓之一,支系众多,成员分布世界各地。我们这一支始祖伏一公原籍江西,明朝初年迁至随南居住,迄今为止已经有六百余年,传承了二十多代,遍布全国各地,有三千多人,先由各分支的草谱来延续,直到一九四六年冬,由瑞霖、玉珩、佑民、炳若、景崇等人编纂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族谱,一九四七年排版印刷完成,当时印刷12套。由于历史原因,仅存二套完整族谱传世,其间七十余年族谱未能续编。
此次族谱的编修,是我们在先祖光辉精神的感召下,以较大的族责和勇气,义无反顾的担当,挑起家族历史的采编重任,而进行的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工程。此举旨在以文献的形式让全族当代,特别是我们的后世对家族的繁衍生息、生存发展,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让先祖们的传统美德得以传承,进而起到尊宗敬祖、资族育人的浸润作用。
此次编修族谱,我们以47年首版族谱为参照,按“世系图”并配以“世系纪”的方式进行续编的。“世系图”能让人较直观地知晓各个支系(子支系)人口繁衍状况、世系关系与脉络。而“世系纪”则可以让人能较全面地了解每个入谱成员的称谓、性别、出生年月、学历学位、职称、职务及从业状况等。这种简要文字记载,无疑是对世系图的有益补充,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本次族谱的编修,看似简单,实则浩繁。从开始的发起策划到召集相关人士议商和听取各方意见,从入户登记到查遗补漏和纠错修改,从反复核对勘误到终审定型,数易其稿,逐渐趋于完善。我们为的是将家族历史之长卷真实呈现给全体族众,达到还原历史,反映现实,弘扬族粹,激励后昆之目的。基于这目的,在整个编写过程中,我们始终秉承着对家族高度负责的严谨态度和执著精神,任劳任怨、持之以恒,甘于奉献﹑精益求精地致力于编修工作。
寒暑易节两春秋。100套《姚氏宗谱》已编印成册,宗亲会根据各支系分布、人口繁衍情况颁发给有收藏族谱意愿的宗亲收藏。对这一家族生命史图籍,请宗亲们虔心细读,颂传宗功,请保管族谱的宗亲慎重珍藏,代代相传。
毋庸讳言,编修一族之谱,对我们来说是一项填补空白的活动。由于我们才疏学浅,能力有限,尤其是可资考证和借鉴的资料十分匮乏。因此,谱中的舛错、漏列及对族亲们的小小伤及在所难免,恳请族亲多多谅解。对大家指出的不足和提出的宝贵意见,我们将记录留存,待后世续修族谱时补正完善。
姚氏历史源远流长,家族厚重的历史需要族人接力记录编纂。而今,我们这一代以绵薄之力,对自迁徙始祖以来的一段历史铸以成册。但我们这个家族伴随着中华民族的繁荣进步而日益兴盛,不断演绎着新的历史。这就给我族后世提出了新的编谱要求,所以我们作为第二代续谱人,殷切地希望一代一代的后来者,自告奋勇地担当起族谱的编纂大任。若能做到每百年续修两次,将是族之幸事!我们坚信,后续之谱所呈现的内容一定会更全面更详实,一定会成为水准更高的历史典籍。
《姚氏宗谱》的编印成功,是全体族亲协力同心的产物,同时也是所有参与者精诚合作的结晶。对于大家的鼎力支持,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对随州宏盛广告公司的热心配合,表示诚挚的谢忱!
十八世孙姚永才2021年8月
版面有限 原文欣赏
湖北随州《姚氏宗谱》 相三堂 2021年版
http://bbs.sjyszq.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088&fromuid=4
(出处: 世界姚氏宗亲网)
编辑 姚 波
世界姚氏宗亲联谊会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自定义html广告位